【内容提要】 本文从分析春秋时代的龟卜与筮占制度的人文性特点入手,对见于《左传》、《国语》等典籍中的春秋时代卿大夫解说龟兆、卦象的解说文的文体特点进行了归纳,认为春...
【内容提要】 从“述而不作”(孔子)到“作者之谓圣”(《礼记》)再到“贾谊《过秦论》,发周秦之得失,通古今之滞义,洽以三代之风,润以圣人之化,斯可谓作者矣”(曹丕),从先秦...
【内容提要】 历代总集依据所收文体类别的不同,可区分为多体总集和单体总集两大类。唐宋元三代的单体总集编纂,从“网罗放佚”、汇聚作品,逐步向细分类别、鉴体辨体发展;从...
【内容提要】 词体的唐宋之辨发端于北宋后期,明末清初之际曾一度成为词论中的一个热点话题。近代以来,对它的关注减少,在当今学界更处于一种被冷落的状态。词体唐宋之辨的核...
新史诗的发现对史诗研究的影响巨大,甚至可能对传统史诗观念和史诗研究范式带来根本性突破,为史诗发生学、史诗分类学的研究带来重大变革。在民间流传了几千年的苗族活态史诗...
核心阅读 ●网络平台正在部分地实现让普通读者参与到文学批评活动中来。不仅是发表在网络上的通俗文学,即便是纸媒发表和出版的所谓纯文学,在网络上也有可能成为讨论的热点...
【核心提示】梁启超与日本的关系学界多有研究,但若论及梁启超与韩国的渊源,大概知悉者不多。作为开一代风气的文化大师,梁启超将先进性、前瞻性的文学思想付诸具体实践,发...
【内容提要】 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的接受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966—1970年间,以《词语、对话和小说》、《封闭的文本》、《诗学的毁灭》等为代表,克里斯蒂娃介绍了巴赫金的复调、...
【内容提要】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奠基者克里斯多弗·考德威尔,一直被视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实践瑕瑜互见,既有机械教条的一面,又有发人深省的思想洞...
【内容提要】 《吕氏春秋》的议论很多都体现出辩证性特征,而涉及君臣双方时,这种辩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说明《吕氏春秋》有着明显的君臣和谐理念。这一理念的具体内涵是: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典出:《老子》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内容提要】 西汉昭宣时期汉赋观的嬗变跟汉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引发的社会转型有密切联系。当时朝野士人在盐铁会上讨论国事时表达了对文艺特性的看法,以文学、贤良为代表的儒...
公元7世纪以来,吐蕃王朝崛起于青藏高原,其影响日益壮大。到7世纪后叶,“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旧唐书·吐蕃传》)8世纪初,吐蕃又得河西九...
【内容提要】 “意境”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思想的标志性范畴,王国维、宗白华等人的“意境说”被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意境”之说的集大成。近年来,罗钢的系列专题论文...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 典出:《管子·禁藏》 原文: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
【内容提要】 汉魏六朝时期,谶纬神学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支配权,也对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谶纬神学尤其成为滋生志怪小说的温床。就...
【内容提要】 “诗言志”作为古代诗学的纲领性命题,一直受到历代诗学家的重视,而“赋诗言志”则一直被当作一种古代的用诗方式去认知。实际上,“赋诗言志”在后世的诗学活动...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 炜(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 张志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教授) 白 烨(中国社会科学...
编者按 文论史,是一门研究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发生作用的理论、主张、观念之变迁的学科。它与文学史既相融合,复又有其自身的渊源、沿承、演化及其在思想资料上的独立性。...
【内容提要】 本文以文献梳理为基础,从传播学与文学传播学的关系出发,探究我国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之现状。文章认为处于起步阶段的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