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方宗诚是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在其教育活动中,文学教育成为其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文学教育过程中,通过选编、节录、评点等方式编写新的文学选本作为教材...
【内容提要】 写作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中的一股深邃变革的力量,“弱者”以“弱所以强”的文学形象出现,是女性作者们开风气之先的公共性的表达。“弱质性别及种类”的范...
【内容提要】 郭小川和王家新是当代诗歌发展史上能够代表两个时代的标志性诗人。本文分别选取郭小川的《西出阳关》和王家新的《纪念》,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得出,从郭小川、王...
作家李春雷的纪实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载于2014年4月2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作品以现实主义笔调,深情地讲述了习近平与...
鲁迅的《野草》是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文本,其间的美对读者一直有不衰的引力。作家们对其境界的暗仿,时断时续,有不少佳作呼应着它的主题,这已成了批评界关注的现象。就学...
【内容提要】 明代才子汤传楹因明亡而逝,遗作《湘中草》得著名文人尤侗整理刊刻而存世。尤侗《钧天乐》传奇取自他与汤传楹的友情以及科举生活经验,演绎了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
【内容提要】 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文化、学术界,王国维与胡适都是卓有影响的人物,他们不仅都大致有从倾慕西方学术文化到回归中国古典的经历,而且因为这种经历在时序上前后...
摘要: 鲍德里亚继承了法国新左翼知识分子开启的微观政治学思想,指出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已经由马克思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关系演变为符码的策略性关系。他不满意马克思对...
【内容提要】 古典诗歌情景交融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天成的“无我”与人工作意下的“有我”是长期并存且互为消长的。大历诗风演进的一个重要的侧面,便是将此前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范型的确立与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密不可分,这诚然有利于现代学术规范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术发展,但也给当前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带来一些问题。如何在...
摘要: 在学科建立之初,美学便具有与身体有关的感觉和感性认识的双重内涵,即包含着当下性与超越性的双重维度。但在启蒙运动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氛围中,审美超越性的维...
【内容提要】 清初关中诗坛创作之繁盛名闻海内,获得了朝野士人的一致推崇。李念慈是清初关中诗人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仕宦南北,交游广泛,诗歌创作成就突出,赢得了当时诗人普...
【内容提要】 《汉志》“小说家”及其“小说”是在战国时凭藉文体自身潜力发展起来的、在“说体”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体。虽不属规范的文学体裁范畴,但也并非仅如《汉志》“诸...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 麦 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核心提示】晚明时期,随着思想领域的启蒙呼唤,文学也开始走向大众,由此兴起了市民文学(或曰“平民文学”)的浪潮,世情小说的兴起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这些小说大都...
【内容提要】 宋代杭州西湖的物质文化、政治文化和礼俗文化等多重文化空间的客观存在,为宋词提供了多维视角的书写;而宋词在对西湖空间的多维书写中,呈现出多种“西湖意象”...
【内容提要】 元代“江南书写”与国家一统、多民族文化交融背景下,“北人南下”、“南人北上”风潮伴随始终,它最终成为南北文人共咏联唱、对话交流的主题,某种程度而言,是...
【核心提示】近年来,文艺研究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消解传统价值体系、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过度娱乐...
魏建,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对郭沫若、创造社等颇有研究,近年来主要对《郭沫若全集》之外散佚的大量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日前,围绕中国现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表述,分别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的角度提出要求。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