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词汇学] 说“宾客” 2018-02-27

    【摘要】本文基于汉语文献的梳理,汉藏语言比较,以及跨语言的词义比较,探讨“宾客”义词语的词义演变。 【作者】黄树先[1,2] 【作者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 [2]华...

  • [方言学] 恩施方言的被动标记“着” 2018-02-27

    【摘要】恩施方言中最有代表性的被动句是由被动标记“着”构成的“NP。+着+NP:+VP”格式,主要表达不如意或消极的意义。动词“着”具有“遭受”和“使让”两类意义,本文从...

  • [文学视点] “为己”的写作 与限度意识 2018-02-27

    对于我们这些以写批评作为职业理想的人来说,“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向我们提供了至少三个方面的启示意义: 第一,这套批评丛书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即习近平总书记对文...

  • [文学视点] 译诗“可以兴,可以观”——谈江枫先生的诗歌翻译 2018-02-27

    诗歌翻译, 犹如皇冠上的钻石,璀璨夺目,身处高位,令人敬畏。从事翻译者,敢做并能做好诗歌翻译的恐寥寥无几。翻译诗歌,译者仅仅具备学识、学养和双语技能还不够,译者通常...

  • [文学视点] 驯养记忆的方式 2018-02-27

    散文写作本是为了再现散落在时光里的记忆,无论古今,一切事物都可以现实地置于眼前,瞬息之间又会从眼前消失,或者在某个不确定的时间里重现。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生命感悟和...

  • [文学视点] 在新的时代复活中国文学传统 2018-02-27

    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传统的继承不同,其笔下的人物亦不同。当代作家在某种程度上复活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一脉,也以独特的方式复活了乡土中国的众生。他们如一道道的光,从民族历...

  • [文学视点] 2017年长篇小说:行动与命运 2018-02-27

    2017年的长篇小说,被铿锵有力的行动所主宰。行动富有激情,行动承载思想,行动决定命运。在长篇小说中,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行动的力量所打动,在文字中与行动共情。 这是属于行...

  • [文学视点] 傲慢与黑暗的写作——《尤利西斯》批判 2018-02-27

    韦恩·布斯说,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是“向我们讲话,想让我们去阅读,尽一切可能使他的作品能被人读的一个人物”。换句话说,尽可能让自己的作品被人理解和接受,应该是小说家...

  • [文学视点] “吴氏石头记”的倒塌 2018-02-27

    近日,一条名为《旧时真本横空出世 红学大厦轰然坍塌》的消息引起众多网友关注。文章作者宣称:“随着《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以下简称‘吴氏石头记’)的横空出世,真相终...

  • [文学视点] 先秦时代“赋”义的演变 2018-02-27

    在先秦典籍中,除《左传》的“赋诗言志”以及《国语》之“瞍赋矇诵”等少数情况外,凡言“赋”,多与贡赋、赋敛义相关。如《尚书·禹贡》之“厥赋惟上上错”,孔传释云:“赋...

  • [文学视点] “非虚构”写作的特征及局限 2018-02-27

    1 “非虚构”写作涉及的面很广。与其说这是一个来自于批评家的命名,不如说更多地是不断发生的、体量巨大的表述需求的自我命名。它以否定性的方式展开,以否定“虚构”作为文...

  • [学术争鸣] 批评也要温度 2018-02-27

    讨论当代文学、当代批评,不能无视基本面,应该有大参照。讨论“锐批评”文丛,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文艺报》在1月3日“书香中国·锐批评文摘”的导言部分,引用了习近平总书...

  • [学术争鸣] 文学批评要讲真话、抒正气 2018-02-27

    如今,我主要当读者,偶尔享受些发表文章的快乐。鉴于以往版面积怨甚多,自己曾对继任主编潘渊之说,我从前留在刊物上的痕迹,比如封面的样式,封二的选稿标准,扉页的办刊思...

  • [学术争鸣] 迎合还是提升? 2018-02-27

    作家是审美价值的创造者,评论家是作家审美创造价值高低的评判者。在精神消费多样化、文学创作边缘化、文学批评更加边缘化的当下,批评文体驳杂、批评问题意识薄弱、批评的有效...

  • [学术争鸣] 文学批评应对“新时期 文学”起到建设性作用 2018-02-27

    我觉得文学批评应该促进文学新时代的到来,这是文学批评应该承担的责任。因为我们国家整体上虽然进入了新时代,但并不意味着文学和社会同步进入了新时代,还有很多以前时代的...

  • [学术争鸣] 文学批评更需要批判精神 2018-02-27

    鲁迅曾在关于翻译这篇文章里提到,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他认为,翻译的羸弱,大半的责任固然该在翻译家,但读书界和出版界,尤其...

  • [文学视点] “阐”“诠”辩——阐释的公共性讨论之一 2018-02-27

    摘 要: 汉语言文字造字之法,呈现出重直观、重开放、重共享之特点。公共性乃阐释的本质特征,此为重要根据之一。“阐释”之“阐”与“诠释”之“诠”,各有极为深厚的哲学和...

  • [文学视点] 新时代呼唤新文艺 2018-02-27

    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在这个新时代里,党领导亿万人民创造...

  • [文坛聚焦] 中国新文学分期“三代” 2018-02-27

    中国3000年文学于类型上总体可以分为两种: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古代文学主要是古代汉语的文学,又称为“旧文学”;现代文学主要是现代汉语的文学,又称“新文学”。古代文学分...

  • [词汇学]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特征探究 2018-02-26

    【摘要】现代汉语中,双音词根据词法而产生,也需要根据词法原则来生成。词组词汇改革是目前现代汉语中双音词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针对现代汉语中那些词汇化改变了的词组进...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