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刘琼:《塘约道路》与报告文学写作 2017-10-14
每年都有大量的出版物面世,读者依据什么标准选择阅读?写作者凭什么要写这些东西而不是那些东西?对一部作品或者对一个作者来讲,写作价值的最高体现应该是对社会的政治、经...
[作品评论] 李绍谦:《烟雨东江》,历史的见证 生活的画卷 2017-10-14
缪俊杰的长篇小说《烟雨东江》,是一部当代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当代人的历史,是一部当代人亲历亲证的鲜活的历史。它鲜活得如客家人餐桌上的菜肴,散发着客家儿女几代人辛勤...
[作品评论] 毕飞宇:鲁迅的基础体温 2017-10-14
《故乡》来自短篇小说集《呐喊》。关于短篇小说集,我有话说。许多读者喜欢读单篇的短篇,却不喜欢读短篇小说集,这个习惯就不太好。其实,短篇小说是要放在短篇小说集里头去...
[作品评论] 雷雨:《勉耕斋里的诗意追求》,谁上高台张口笑 2017-10-14
丙申年夏末时节,在南京东郊仙林某校园听讲座,遇到陆建华,仍然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情绪昂扬,话语间,还是不减当年锋芒。讲课者中有他的晚辈,但陆建华在台下认真听讲,...
[作品评论] 方维保:《白兰花香》,诗意的花香,生命晚年的锈色之美 2017-10-14
短篇小说《白兰花香》主要讲述了四个父母辈老人暮年的生命状态,以及他们之间相互照拂、尊重和相濡以沫的情感。 小说是从“我”的父母从芜湖到屯溪去看望过去的老同事蒋金香一...
[作品评论] 韩新枝:《黎曼猜想》,关于人性的无尽猜想 2017-10-14
作家张欣 同为资深作家,张欣没有把历史过往中的运动和事件拿来作为小说的底幕,用历史劫难中的死亡与悲剧撞击人心。也许缺少了所谓的历史视野和沧桑感,但其书写人性的力量和...
[作品评论] 施新佳:《慈悲》,游走在“真相”与“假面”之间 2017-10-14
摘要 2016年4月,路内凭借长篇小说《慈悲》荣膺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项。《慈悲》以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国营工厂困难职工补助制度为“物像”,叙写了陈水生...
[作品评论] 王威廉:文学的思想 2017-10-14
一 你的忧伤,我无法安抚;我的孤独,你无法进入。我们到底能在怎样的程度上彼此了解?同样的风景在我们眼前展开,我却无法知道你看到了什么。因为,许多时候我都无法确信自己...
[作品评论] 王宏图:冒犯的美学赋形——读陈希我的小说 2017-10-14
冒犯者的德性及其倨傲 鲁迅《野草•立论》篇素来脍炙人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那个不通世故者,当有人为新生儿庆贺满月时竟鲁莽地声言他将来是要死的。与恭维孩子成年后将升官发财...
[作品评论] 徐妍:《今文渊源》,重现“谈话风”背后的文人传统 2017-10-14
刘绪源的《今文渊源》不仅是他的诸多学术著作中最厚积薄发的,而且是在西方学术范式几乎一统天下的现有学界格局中的一次成功突围。尤其,《今文渊源》不仅具有常读常新的研究...
[作品评论] 雷达:亲身体验结下的“果子”——简评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 2017-10-14
许晨的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作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2016年4月联合出版)是一部充分发挥了报告文学的优势、特长和题材潜能的作品。它以小见大,...
[作品评论] 张冀:心灵世界的精神荒原——《遍地枭雄》再解读兼论王安忆的创作症候 2017-10-14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的常青藤作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习作者到后来被官方经典化了的大作家,尽管身份、地位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她一直笔耕不辍,左手精神超越、右手世俗沉潜,与...
[作品评论] 闵诗卉:《夏日的葵花》,写诗还是时髦事吗 2017-10-14
这是一个处处讲“创业”“风投”“自媒体”“阅读率”的时代,它如同一个巨大的涡轮,疯狂旋转,甩掉它认为没有意义、没有作用、没有生产力的东西,比如诗。 可写诗是一件多好...
[作品评论] 李国华: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情”“理”问题 2017-10-14
内容提要: 在赵树理小说叙述的乡村秩序变迁的动荡中,“理”的分裂普遍存在于人文地理、家庭伦理和个人心理等各个层面,造成了极大的暴力。为了救赎“理”的暴力,赵树理在小...
[作品评论] 张炜:《沉疴》,一只毛绒绒的瓜 2017-10-14
作者是一个多面手,写评论写诗写小说,还做文学组织工作。他为文坛所知,是因为活跃的理论批评文字。作者将写作学、诗学研究等统一在整个学问中,因而才能别开生面,找到个人...
[作品评论] 陈泽清:《寻找朱三五先生》,雕刻平凡人的生活图景 2017-10-14
《寻找朱三五先生》是作家俞胜近几年中短篇小说的结集。他恪守现实主义真实性原则,关注时代背景下的那些平凡的普通人物,用简洁、朴实的笔触记录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作品评论] 王宏图:《魔都》,于细微处见精神 2017-10-14
初看徐策的新作《魔都》(《上海霓虹》三部曲之二)的标题,恍然间会生出错觉,以为它聚焦的是旧上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细读之下,沉入那绵长细密的文本深处,你...
[作品评论] 胡晓军:《敲门》,别人的门,自己的门 2017-10-14
在我面前,与其说这是一本小小的书,不如说是一扇小小的门,当书合着,门也闭着;当书打开,门就开了。贾平凹曾以“敲门”为题写散文,大意是众多无聊之人,无休止地敲他的门...
[作品评论] 徐晨亮:寻找“我乡我土”的血与骨 2017-10-14
有时候,我们剖开一篇小说,得到的只是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却为小说提供了血肉与筋骨。邢庆杰的《透明的琴声》,大概便可归入这类被细节所丰满并支撑起来的小说。让主人公老温...
[作品评论] 刘锡诚:《望穿秋水》,乡土社会的艺术再现 2017-10-14
2013年,缪俊杰出版了一部以客家人社会生活为背景和主题的长篇小说《烟雨东江》。最近他又推出了堪称《烟雨东江》姊妹篇的长篇新作《望穿秋水》(作家出版社出版)。我想,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