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乡村教师读书之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唐伟 参加讨论

    触发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读了5月16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常生龙先生发表的《生活因读写而美好——读潘裕民<读书是最美好的事>》。坦率讲,我坚信《读书是最美好的事》这本书能解决我目前的阅读困惑,于是我就去买这本书,可当地的新华书店根本没有,网上有售,可是快递又无法送到乡村。其实,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和同事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读书困难,现在我把大家认为存在的共性问题收集整理,借贵报反馈一下。
    难处之一,书价太高,让爱读书的教师望而却步。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谁还买不起一本书?乡村教师工资低,而现在物价飞涨,乡村教师能养家糊口就已经不错了。再说,那些真正爱读书的教师,经济条件都比较差,又不善找门路赚钱,仅靠工资度日。这样算来,每月买一两本价格在30元左右的书,就像在自己的身上割一块肉一样。
    10年前,我一个同事特别崇拜鲁迅先生,得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8卷本《鲁迅全集》,他就和老婆商量买一套。她老婆死活不同意,觉得书价太贵了,990元在当时就是一个月的工资。后来,我的同事整整节省了两年零花钱才买了一套《鲁迅全集》。我们真心希望书价降一降,出书的目的就是传播知识,弘扬文化。可现在的矛盾是,想读书的人买不起书,买得起书的人却不一定喜欢读书。
    难处之二,书籍浩瀚,让爱读书的教师无从选择。
    现在,每当我们走进书店,面对书山书海,顿时就会产生阅读的恐慌。究竟选择什么书籍来读,常常让我们无从下手。我曾聆听过本市著名诗人赵恺的讲座,他说:“30岁之前读书是雪中送炭,30岁之后读书是锦上添花,读经典,首先中国经典,熟读《唐诗三百首》,因为诗歌乃文学之魂。”这是典型的诗人读书思路。作为教师,如何读书?从何读起?需要规划和指导。乡村教师接触新书的信息相当滞后,我觉得《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每周都会带来新书的消息,特别是今年开设的“对话大师系列”“读书方法论”“报眼态度”“书里书外”等专栏,开阔了我们的阅读视野,提升了我们的阅读品位,也给我们提出了恰当的阅读方法。
    难处之三,缺少时间,让爱读书的教师苦不堪言。
    也许有人会说,凡是觉得没有时间读书的人都在找借口。这句话只对一半。现在的乡村学校,师资普遍短缺,教学任务繁重,应试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城里小,还要时常迎接上级各种检查、督导、验收、评比等额外工作,根本没有时间读书。周末两天本想在家静静地读点书,但我们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人到中年,越发觉得生活不易,年迈的父母期盼我们常回家看看、活泼好动的儿子想去动物园看看新来的动物……朋友小聚、探亲访友、红白喜事,该去的还得去,该应付还得应付。看似空闲的周末,其实留给读书的时间和空间真的不多。
    难处之四,缺少氛围,让爱读书的教师心生压抑。
    最难忍受的是缺少和谐的读书氛围,这种压抑的氛围,一方面来自学校管理的压力。一是领导认为爱读闲书的教师会耽误教学工作,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师,校领导更是不能容忍。二是因为读书多的教师爱思考,一旦在校内形成读书氛围,再遇到个别民主意识强的教师,就会给校方管理带来难度。另一方面来自同事的目光。现在爱读书的教师毕竟是少数,这样他们就容易成为同事眼中的书呆子或异类,同事常常会投来鄙夷的目光,甚至还会用流言来中伤,他们认为读书再多,有什么用,也改变不了乡村穷教师的命运。
    什么时候乡村教师的读书问题,能够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同事们的肯定,那么背负在乡村教师精神上的无形枷锁才算得以真正解脱。(作者:唐伟,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蒋集九年制学校)
    《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13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