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声音 >

传统村落保护:怎样留住民族文化记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民族报 袁晓文李锦 参加讨论


    传统村落是不同民族和地区传统文化的聚集地,是世界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体现,是探索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库,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传统村落正在迅速消失。
    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于2014年4月发布《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后,2014年6月,面向第一批327个传统村落的16.8亿元补助资金全部拨付到位。首批受益传统村落平均每村可获300万元资金,用于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此外,中央财政还投入7亿元,用于这些村落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此后,传统村落的保护按照普查、建档、列入名录、制定规划、开展保护工作的程序全面启动。在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中,许多位于民族地区,这些村落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两年之后的今天,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显露,集中表现为将传统村落小镇化、传统建筑文物化,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化。这不禁让我们反思,传统村落保护,我们究竟要怎样留住民族文化记忆?
    传统村落要留住农业文明的记忆,不能城镇化
    传统村落与城镇的区别很多,但本质的区别是:乡村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乡村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从事耕种的农民和他们所耕种的田地。没有农业就没有乡村。传统村落作为乡村社会,一般是以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为主的。在聚落内的居民构成比较单一,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村民生活的聚落结构中,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都与城镇不同。尤其在少数民族村落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等都基本相同。因此,传统村落保护必须先保护农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和乡村生活的基本格局。
    在四川民族地区,由于大部分地方是高山峡谷地貌,传统村落都非常重视保护连片的耕地,因而村寨的房屋一般都依山而建,连片的耕地与零星分布的房屋,共同构成村寨的特点。四川省在泸沽湖开展的摩梭文化保护工作,规划时就将连片集中的耕地和农业列为主要保护对象,而将房屋建筑都规划在山边零星的小块土地上。
    同时,传统村落保护还必须注意外来人口过多对当地文化生态的影响、村落与城镇边界模糊等问题。但是,在很多地方,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都按照小镇进行规划,业态也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这样的保护工作,实际上很难发挥作用。
    传统村落要保存和传承乡村生活方式,不能文物化
    传统村落是有比较长历史的村落。因此我们一般非常重视村落中有历史的建筑,比如古老的祠堂、大院、古树、古井等建筑或物件,保护的方式就是将其从村民的日常生活中隔离开来。比如,将建筑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将居民和使用者搬迁出来等等。但是,传统村落不是历史文化名村,大部分的传统村落中,文化不是记忆,而是每天发生的事实。古老的祠堂是因为有不间断的祭祖仪式才具有文化意义,古老的大院是因为家族后代聚族而居才有生命力。
    我们所说的传统村落,不只是村落建筑的分布空间,而是包括居住、生产和社会联系的多层空间。这个空间区域实际包括了三个层次,一是村落本身的空间,也就是该村落实际占有的区域。其中,核心的是村民的居住区,如住宅区、粮仓区、粮食加工区和公共活动区。其次是日常基本农业活动的耕作区,最后是林地和牧场,也就是人们从事采集、放牧和狩猎的活动区。同时,还有已经去世者的墓葬区,也就是村落逝者的居住空间。二是由于人口繁衍、村落分化而形成的村落间密切联系的社会空间。三是与村落相关的区域性空间,主要是人们通过婚姻和生产、贸易关系建立了联系的不同村落间的空间。所有这些空间的保护,都应该以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中心进行。因此,传统村落保护要避免将村落历史文物化。
    传统村落要保存地方感,不要在旅游资源化过程中失去文化记忆
    目前,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开始或者即将开始进行旅游开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化是基本的路径。这一思路,在村落保护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就已经非常明显。但是,由于我们对于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工作做得不够,因而难以准确把握当地文化特点。
    在少数民族地区,做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的人员往往并不了解这个村落的地方记忆,而是使用该民族的文化符号来套用和解释不同的村落。这些套用与旅游宣传相结合,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趋势,影响着当地居民,最后导致真正的文化传统完全消失。
    为避免这种现象,需要在立档调查阶段充分调查和反映村落自身的历史、文化及传承方式。这些文化记忆,并不会有太多的历史记载,而是通过家族记忆、村落事件、特定的祭祀和纪念空间、村落居民的个人生活史得以延续。只有充分听取村落自己的声音,才能明确保护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
    传统村落是与城镇相对应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逐步衰落,越来越少,我们的保护工作才具有迫切性。我们需要高度警惕,不能让自己的工作成为促进村落城镇化的推动力,这样才能留住民族文化记忆和“乡愁”!
    (作者简介:袁晓文,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锦,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