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从文学现场到人性政治——读曾念长《断裂的诗学》 2017-10-14
曾念长的《断裂的诗学:1998年的文学、思想与行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3月出版),以重大事件、重点人物为章节,精准把握住脉络。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已知结局进行分...
[作品评论] 王宏图:不归的青春 2017-10-14
在一年中白昼最为漫长的夏至日,命运的阴影便撒下细密的网线,将少年周同牢牢罩住。 正是在那一天,他的父亲,一个摆烧烤摊的小贩,因一怒之下用竹签刺穿了客人的喉咙而被押赴...
[作品评论] 评作家戴小华《忽如归》:历史激流中的台湾家族史 2017-10-14
作者:戴小华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定价:36元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戴小华的《忽如归》,用纪实手法书写了其家族1949年南迁台湾后的真实故事。 经过半个世纪的种种磨难,世事变迁,沧...
[作品评论] 刘运峰:滋芝兰于九畹 求新声于异邦——“鲁迅编辑版画丛刊”编辑札 2017-10-14
亚历克舍夫版画《母亲》 图片选自“鲁迅编辑版画丛刊” 莫察罗夫版画《愉乐书室》 图片选自“鲁迅编辑版画丛刊” 【编书者说】 鲁迅对于版画,一向情有独钟。1927年到上海定居后...
[作品评论] 李徽昭:叙事的张力及文化驱动——评徐则臣长篇小说《王城如海》 2017-10-14
《王城如海》有着特殊的小说形式感与思想质地,堪称徐则臣(以至于这一代小说家)小说写作的新标杆。 这部小长篇故事架构并不宏大,而是极具现代碎片感(也可说是对当下中国社...
[作品评论] 王瑕:时代的记忆——评周习《盐碱地》 2017-10-14
去年深秋,收到周习的短篇小说集《盐碱地》。书封简约安静,“盐碱地”三个红色的字印在暗的树影中,整个封面像一场雪后的旷野,其实,跃然纸上的是北大洼的盐滩,油然生就孤...
[作品评论] 萧然:不是因为文字有用才去写——刘广迎新作《撞见未来》读后 2017-10-14
最近,电力系统作家刘广迎的新书《撞见未来》将要出版,他托人把书稿清样送给我,让我先睹为快。仅看了前言,我就得出基本结论: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当看完书稿,我觉得,这...
[作品评论] 李云雷:“新社会主义文学”的可能性及其探索——读刘继明的《人境》 2017-10-14
“社会主义文学”的传统与新变 在当代中国文学界,有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创作界与研究界的分裂。在研究界,1990年代以来,成果最为丰富的是对左翼文学、社会主义文学的...
[作品评论] 林祁:女性身体与光禄坊——评闽籍华人作家陈永和及其小说 2017-10-14
在世界华文文学会议[1]的北京之夜,我们三个闽籍女作家“泡茶话仙”(闽南语)。泡着家乡的茶,谈着世间文学。永和说她正在写四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的故事,那男人留遗嘱要求四个...
[作品评论] 党圣元:在难度中获得高度——读《中国古代文才思想论》 2017-10-14
《中国古代文才思想论》赵树功 著 人民出版社 【读书者说】 中国古代文史理论的核心特色,集中反映在一批范畴概念上。我们谈哲学史、美学史、文学思想史,都离不开对范畴概念的...
[作品评论] 周梅森:快马矫健胜天半子 2017-10-14
《快马》是矫健当年的一篇小说,给我的印象极深,20多年过去了,至今仍难以忘记。故事讲一个绰号“快马”的贫农穷小子,出于对老东家的感恩,自觉自愿地追随老东家干还乡团,...
[作品评论] 包斯钦:一个女人的蓦然回首,《布里亚特女裁缝》 2017-10-14
她十六岁嫁人,没多久“妨死”了男人,又没能给婆家生下传宗接代的儿子,这就是她的罪过!于是叫二月的这位女子,被卖了四块大洋,在人家“取货”之前,她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
[作品评论] 刘大任《枯山水》《当下四重奏》:山水不枯 岁月有声 2017-10-14
作为台湾重要的文学创作者,刘大任近年来创作活力旺盛,无论是“惨绿少年”的苍白身影,还是保钓时代的青春之歌,抑或是人至中年的躬耕之乐,含饴弄孙的“初老”心境,皆有数...
[作品评论] 林金荣:几代中国人的美好记忆 2017-10-14
最初接到这部书稿时,书名叫《道路》,厚厚一大摞,四部,每一部都有个引子,讲述一个看起来充满玄机的所谓靖本《红楼梦》的故事,然后才是正文,慢条斯理地讲着小城一家新华...
[作品评论] 傅强:美好而高贵的文学气质 2017-10-14
都说塑造“典型人物”是一种有难度的写作,而那些随着时光的远去而隐入历史缝隙的“典型人物”就更难写。之所以说难写,就在于逝去的人物连同那个时代的经验一起,成为当下作...
[作品评论] 黄国荣:人生与金字招牌一起闪光 2017-10-14
■内容提要 新华书店成立于1937年,今年迎来了80岁生日。几十年来,新华书店售书无数,却没有一部正面表现新华书店人的文学作品问世。本书作者王钧在新华书店工作20多年,对新华...
[作品评论] 徐刚:《谷文昌》的现实性与审美品格 2017-10-14
吴玉辉的报告文学《谷文昌》志在穿越历史的云烟,将那个险些被埋没的伟大人格重新挖掘出来,以其共产党人平凡之中不平凡的崇高精神见诸于世人。 作为一部纪实作品,作者在扎实...
[作品评论] 张文利:文学传记的鼎新之作——读薛瑞生著《晓风残月——柳永传》 2017-10-14
提到北宋词人柳永,相信大多数读者不会陌生,大概随口都能吟出他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类的名篇佳句。对于柳永其人...
[作品评论] 刘玉琴:一盏灯烛照后人 2017-10-14
报告文学《谷文昌》是一部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作者笔下的谷文昌,其所作所为让人动情动容。这是一个实实在在被老百姓托举出来的典型。他的根在民间,他的魂系于党。评价他是...
[作品评论] 宋嵩:微雨魂魄的阴阳两界——童伟格小说印象 2017-10-14
在阅读童伟格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无伤时代》和《西北雨》时,细心的读者也许会被这样一处有趣的细节所迷惑:在《无伤时代》里,主人公“江”孑然独居于“大城”(台北?)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