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大气、厚重、动人 2017-10-14
阅读《命脉——南水北调与人类水文明》对我来说是非常亲切的。因为我家在邓州,过去叫邓县。渠首这个地方原来属于邓县,当时建设的时候,邓县也出了几万人,我要不是当兵也就...
[作品评论] 查干:献给爱情女神的九十九朵雪莲——峭岩抒情长诗《跪你一千年》读后 2017-10-14
峭岩,是著名的军旅诗人,也是中国诗坛的佼佼者。他的写作,是多方面的,不仅写诗,也写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他的书法艺术、摄影艺术,也一点不逊色。他,著作等身。所...
[作品评论] 安琪:她在大地上行走,带着成长所赐予她的孤独 2017-10-14
若非三色堇发来高璨的诗集《白驹过隙——人生的缝合者》,我就将遗憾地错过这样让人想歌想哭的文字,小小女孩,心思如此苍凉,她说:“我是雨/我不知道/天让我说什么”(《我...
[作品评论] 付丹宁:谈鬼的“正”与“变”—— 三十年代周作人的神话学历史观及 2017-10-14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三十年代周作人谈鬼文章背后的历史观建构,及此历史观之下的文学实践。借助对希腊神话形成的分析,此种历史观认为,只有将原始宗教中所包含的恐怖情感加以...
[作品评论] 薛荣:每一个短篇里都撂下一具尸体——夏烁小说印象 2017-10-14
“85后”作家夏烁在写作之初曾搞过翻译。据说她下此功夫,是把它当作一件学习短篇小说写作的“功课”在做的。那年月,卡佛的小说在中国文学界红极一时,夏烁翻译的作品,也属...
[作品评论] 莜麦地盛开的爱情之花——评梁存喜、杜远长篇小说《莜麦地》 2017-10-14
关于抗日题材,已经有太多的文学作品加以表现。这类题材如何能写出新意?这对作家们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作家梁存喜、杜远创作的近60万字的长篇小说《莜麦地》以爱情来结构故事...
[作品评论] 陈洁:心气十足的冯其庸先生推荐图书:《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 2017-10-14
陈洁:商务印书馆学术编辑中心文史室主任、副编审。《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责编之一)获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第六届出版奖优秀编辑奖;《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项目负责...
[作品评论] 在追忆与寻找中重建价值理想——评李传锋长篇小说《白虎寨》 2017-10-14
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希望通过这个系统工程使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
[作品评论] 期待“充满异质性和爆炸力的文学”——作家索耳 2017-10-14
索耳在小说中往往会安排一个瞬间——比如,男人依从女人的要求“打开了自己喉咙部位的金属盖”(《你可以再夸我一次吗》);阿瑞将那个“看上去都不像个人”的男人推进海里(...
[作品评论] 奇境·奇人·奇事——评赵本夫长篇小说《天漏邑》 2017-10-14
读完作家赵本夫的长篇新作《天漏邑》,我的第一感觉是,若与他之前的作品相比,另类得厉害,也可以说是,狠狠地上了一个台阶。他在小说中完成了一趟由奇境、奇人、奇事等诸多...
[作品评论] “不一样”的回忆录 2017-10-14
阴牧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分公司综合类图书主编,曾策划编辑《平如美棠》《回望》等。 关于《回望》,从编辑角度来讲,背后是个有意思的故事。 最初接触到这个图书项目...
[作品评论] 叩问心灵深处的归属——评李进祥的长篇小说《拯救者》 2017-10-14
虽然大白天靠着窗边的大阳光,阅读回族作家李进祥的长篇小说《拯救者》,浑身还是有些寒冷,甚至有毛骨悚然之感。小说从一辆旅游景区的大巴车被劫持写起,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
[作品评论] 黄红:以文学阐释“文化自信” 2017-10-14
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日前,“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丛书论证会在广州举行。会上...
[作品评论] 藏族小说创作的新生力量 2017-10-14
小说家的使命,就是留下好的故事。我心里好故事的标准是,写出了有特点的人物、有趣味的事件,让读者收获乐趣和智慧。 最近看了2017年第4期《青海湖》杂志,见识了藏族作家讲述...
[作品评论] 韩浩月:台湾文学地图上的人情之美 2017-10-14
《人情之美:文学台湾的黄金时代》 丘彦明著 中信出版社 谈人情,往往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人情世故”,是规则之外不可见光的“曲径通幽”,也是假借情感名义的一种利益交换。和...
[作品评论]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促进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 2017-10-14
一 维吾尔族是一个淳朴、善良、勤劳、热爱生活的伟大民族,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其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敬重,更是众所周知。这些年来,无论是维吾尔语文学创作还...
[作品评论] 甜点清怀——评方英文散文集《短眠》 2017-10-14
上世纪90年代以降,陕西文坛涌现出一大批新人,以各自卓越的创作壮大了文学陕军。在这个蔚然可观的队伍中,方英文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他的语言质朴奇崛,行文摇曳多姿、天...
[作品评论] 惠雁冰:英雄经典——民族精神的文化史诗 2017-10-14
对于任何有尊严、有情怀的民族而言,英雄是高度体现民族历史内生力量的精神图标,是集中展现民族基因传承关系的文化符码,是生动刻绘民族思想表情特征的美学画廊。一部英雄史...
[作品评论] “居间者”的困境与突围 2017-10-14
纵览世界历史,现代性的进程总是与“流动”密不可分。这“流动”包括物质、技术和信息,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本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少数...
[作品评论] 方岩:“世界的一段盲肠”——从阿乙小说的起点谈起 2017-10-14
一 阿乙的第一本小说集《灰故事》中有一段话: 公路到达别的县时,还会继续朝前走,去武汉去陕甘宁去罗马,到了我们县却是走到了尽头,走不动了。我们县除了有一家温州发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