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理论界客观中道、令人信服的理论观念不多,相反,偏激、怪异、荒诞不经、违背常识、不讲良心的怪胎理论大量产生,并非文人们道德与知识水平不高所至,而是源于以下几个...
内容提要 对古代文学课程的解读既要考虑专业的背景,也要将其放置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里。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与价值应从情与理两方面来理解。对古代文学史的处理要有分段意识...
内容提要 编者按,本站发布时对文章有删节,特向作者致歉。 诗歌由于缺乏任何创新基因,它几千年奴役人性和禁锢灵魂的生命现已走到尽头,人类已不再相信诗歌,也不再信仰诗歌...
重新审视阐释中国美学的理论元话语 佛教传入中国时,曾有一个“格义”阶段。这个用来“格义”的话语体系,叫做“元话语”(meta-dis-course)。和佛学传入中国时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典籍...
当前,中国的“形象焦虑”问题已经引发了人们的深切反思。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努力打破国外某些势力矮化、丑化甚至妖魔化中国的图谋,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历史与现实的双...
叶嘉莹先生在词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围绕着迦陵词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很多读者存在疑问,其焦点集中在词的美感特质以及中西文学批评之上。笔者拟针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粗...
书评作为一种介绍、推荐、评论新书的文体,活跃在华文世界的大小报刊的版面上,一批年轻的“职业”书评人的姓名频频出现在读者的视野里,书评也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欢喜于...
80年代以来,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纯文学观念作为"现代"、"正确"的文学观念加以拥戴,不耐烦政治的纠缠,发誓要一刀切断文学与政治的联系,要挥手将政治的影响彻底打发掉。一句话...
近日,学界名家任继愈、杜维明、许纪霖、杨念群、来新夏等著名学者接受本报独家采访,首次公开就“十博士联名倒于”事件发表看法。 任继愈先生说,解读《论语》的著作能成为超...
◆在我们这个时代,文学仍然是一种日常的人类活动,它有最基本的尊严,以使它的每一刻都能被生活所提及。 文学正在我们这个时代处于永无休止的指责,而在这种指责的同时,布满...
杨义先生相隔十年的两本著作《中国新文学图志》(以下简称旧著)、《中国古典文学图志》(以下简称新著)均以图志名书。“图志”一词非其所创,取以名书也不自此始,但著者将...
报告文学的粗鄙化主要体现在趋利与媚俗等方面。这无疑是向报告文学举起了软刀子,是对这样一种特殊文体的致命伤害。 2006年的报告文学值得看重的应是介入现实“焦点”的一些作...
当代文学为何危机四伏 市场经济在冲击我们的文学。但这并不是文学必然产生危机的理由。因为受电视、电影和市场经济冲击的不止是我们中国的当代文学。那些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从...
报告文学创作历经新时期的繁荣后,进入新世纪以来,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身为多年在一线的创作者和长期从事文...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谭霈生撰著的《论戏剧性》一书,是当今剧坛一部少见的理论性较强、系统论述“戏剧性”的力作,其功绩自有评说。 戏剧的审美特性——“戏剧性”,是一个...
当今文坛发生的很多事件,有时未必一定与文学有关。譬如顾彬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无端指责,譬如白烨与韩寒的冲突。顾彬不喜欢一些中国的作家作品,那是他个人的口味,不见得中国...
在文学史上,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作家的处女作就是他们的成名作,甚至成为他们的代表作。这种现象,中外皆有,外国的有小仲马的《茶花女》,莫泊桑的《羊脂球》;中国的有鲁...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这位借助电视传媒在传统经典领域一路攻城略地的影视学博士,从以“心得”方式解说《论语》开始,便触动了人们对如何解读、传播文化经...
最近几年,由于希利斯·米勒的一次学术讲演,关于文学终结的话题在中国文学评论界被炒得沸沸扬扬,各年龄段都有学者先后参与了这个话题的讨论。综观中国学者对文学终结问题主...
随着电视“讲史热”而翻卷出来的许多专以“述史”和“论史”为务的散文作品,其实只是一种缺乏创 意的形式模仿和思维抄袭,散文创作领域原有的那种立足现实面向历史的文化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