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频频表态,会使文化批评简单化 如今,大众的关注点已经不限于文化事件本身,还有事件之外批评家的交锋。针对由此产生的文化研究“热”,批评家张念表示质疑,在她看来,...
网络文学(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在纸质媒介上发表的文学作品)相比,优越性显而易见。主要是:原来危如蜀道、小似羊肠的发表渠道,转眼成了一条没有阻碍的...
左传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吴国大举伐陈,楚国誓死救之;陈乃小国,长江上的二位老大决定在小陈身上比比谁的拳头更硬。 风云紧急,战争浩大沉重,它把一切贬为无关紧要可予删...
杜维明教授认为,“为仁”的根本途径是自我修养,核心是“为己之学”,而不是“为人之学”。 全球主要的宗教代表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
部分青年作家在《人民文学》举办的首届论坛上就文学最高目标是道德伦理还是艺朮质量问题提出针锋相对观点 《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近日提出:当今社会的混杂妨碍了写作的清晰度...
众所周知,孙绍振走上理论研究的道路,跟他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这篇文章有极大关系。此前的孙绍振是个诗人,甚至对纯理论的东西很长时间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即便是有时...
当文化工业越来越威胁到写作的纯洁性,并对大众的文化需求实施越来越多的控制的时候,批评要发挥起它固有的否定与批判的力量,以澄清写作中经常出现的误解和越来越模糊的精神...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二人的感情问题,前人似乎没有提出什么怀疑,一致认为两人伉俪情深,志趣投合,拥有幸福美满的爱情。直到20世纪的60年代,王汝弼先生的《论李清照》(《文史...
公元前313年,是为周赧王二年。这一年也是楚怀王十六年。《史记·赵世家》:记这一年,“楚、魏王来过邯郸”这句话不该被忽略。 首先,从研究合纵连横的角度来说,不应被忽略。...
每天大概总有三到五部长篇小说以纸质的方式出版,这种可怕的生产量不能不让我认为,中国作家在“诺贝尔”情结之外,还有一种更严重的“长篇情结”。 一个作家在写长篇之前应当...
良骏兄: 《文艺争鸣》杂志2002年第6期刊登了你给我的公开信,当时我在日本,由我的同事从网络上传来,但到了日本,有些文字已“面目全非”了,如“旧文学”变成“日文学”之类,...
2003年第一期《文艺争鸣》上刊发了袁良骏先生的《学术不是诡辩术——致严家炎先生的公开信》,拜读之下,我真是大长见识,知道“文革”过去了这么多年,世界上依然还有如此不顾...
女性在文学艺术中的地位与在一般历史书中不同。女性在政治、经济、战争中很少亮相,其作用与男性相比,显然逊色。但是,在艺术领域,如果没有女性形象出现,将十分苍白。但这...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不要担心中国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想起撒切尔夫人的这段话,是因为看了北大教授张颐武有关孔子和章子...
内容提要 谢灵运乃是开山水诗一派的巨匠,能广泛和深入地学习借鉴前人的典范之作,博采众长。他的山水诗汲取和熔铸了《楚辞》的意象意境;在承袭汉大赋形成三段模式的基础上使...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日前接受一家媒体采访,在谈到如何营造中国梦想时,以当红演员章子怡为例,称她在国际上的影响足以从某个方面代表中国梦想。他的意见被另一家媒体以《孔子...
"失语"与转换 "失语症"如今正像电脑病毒一样,传染于研究古代文论或比较文学的学者口中,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笔下,堪称首屈一"执"。但失语究竟意味着什么,各人的理解很不一样。医...
何为学者 这个题目有模仿海德格尔的嫌疑,不过每个做学问的入门之前或在门中已久,都会有此一问,故我也就不避嫌疑了。要问学者何为,首先要问何为学者?在现代社会中,学者是...
昨天,四川一家媒体刊登一篇题为《孔子不如章子怡?北大教授新锐观点气坏国人》的报道,文中引用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最近接受《新周刊》采访所说的言论,直斥张颐武提出的“...
目前中国所处的这个传统断裂、新新顿起、变动不居又复杂万端的时代,与文学相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信息载体与传媒的多样化,语言文字渐次动摇了其作为主要思想载体和交流工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