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李清照“内心隐秘”争鸣述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兆鹏 参加讨论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二人的感情问题,前人似乎没有提出什么怀疑,一致认为两人伉俪情深,志趣投合,拥有幸福美满的爱情。直到20世纪的60年代,王汝弼先生的《论李清照》(《文史哲》1962年第2期,后收入《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开始提出疑议,认为两人感情上有矛盾,特别是李对赵不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赵明诚“纳妾”根据在于《金石录后序》中的“殊无分香卖履之意”一语“无意中流露了赵明诚的蓄有姬妾”,又以《多丽·小楼寒》词为例说明李担心丈夫的“外遇”“带有她自己家庭生话的投影”,且认为《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的“难言之隐”主要是对赵移情别恋的不满:二是两人对于书籍、古董的收藏态度不同,以为李“近于作家和学者”而赵“则近于古董家、收藏家”,且在危急时刻赵视珍贵文物比李还重要,“可以证明他对李清照的爱情到底如何了”。
    由于六十、七十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王先生提出的这一新鲜的话题便久被搁置,直到1989年朱淡文在《论李清照〈漱玉词〉中的爱与忧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一文才重申王先生的看法,认为“殊无分香卖履之意”一语“透露出赵明诚有不止一个侍妾”而“余性不耐”、“侯素性急”(《金石录后序》)诸语,显示了两人的性格差异。朱氏认为李清照笼罩在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婚姻制度的阴影内,而“无子”又成为赵纳妾十分“正当”的理由,而《多丽》词中“汉皋解佩”、“纵扇题诗”诸典故正是清照对丈夫移情他人的忧郁表现,不过文中特别提出“她的忧郁并不会发展到不顾大体的怨恨指责”。
    同在1989年,陈祖美先生发表《对李清照内心隐秘的破译一一兼释其青州时期的两首词》(《江海学刊》1989年第6期,后收入《李清照研究文集》,齐鲁书社1991年版),在王汝弼先生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赵的“纳妾”问题及其对李内心世界的影响,并由此对《凤凰台上忆吹箫》与《声声慢》一词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欲说还休”的“难言之隐”是担心赵明诚有外遇,写此词的目的“是想感化丈夫不要忘掉她而另图新欢”。《声声慢》则是表达“无嗣”和因赵明诚的疏远,而使她无嗣的“难言之隐”。此后,陈先生在一系列相关论著中重申了她对赵明诚纳妾问题的坚定看法,并对李清照内心隐秘进行了开掘,对其许多词作做了新的阐释,其相关论著有: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前言》巴蜀书社1992年版:
     《李清照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李清照有过“婕妤之叹”吗?一一从她在江宁时的几首词谈起》《文史知识》1998年第3期:
     《对李清照身世的再认识:关于她的娘家与婆家》,《文史知识》1998年第10期:
     《对李清照身世的再认识:在经历丧夫之痛后》,《文史知识》1998年第11期:
     《李清照新传》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综观这些论著,陈先生认为赵明诚纳妾的主要依据是:
     其一,以典故寓托之义及词义索解为证:
     1李氏文中之典:《金石录后序》中“分香卖履”等:
     2李氏词中之典:主要有“武陵人”、“秦楼”、“长门宫”、“春草青”、“汉皋解佩”、“纨扇题诗”等:
     3李氏诗中之典:如《感怀》诗中“公路可怜”等:
     4对词作的词义及“基调”、“隐衷”进行推解:如《声声慢》、《诉衷情》、两首《临江仙》等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文学遗产》2003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