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积累的一些读《红》笔记,着重探索这部小说里一系列奇思妙语的出处,探索这些奇思妙语和以前的诗词曲,以及正史野史笔记的关系。 我以为一部《中国文学史》虽然包括诗歌史...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里有这样一段情节:薛蟠在酒宴上说他看到一幅“庚黄”画的画,“真真好的了不得”。众人听了都不知“庚黄”为何许人,最后还是宝玉猜着了,薛蟠是将“唐...
抄检大观园事件,是《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半部中最重要、最突出也最复杂的情节,就是在整个八十回书中,也是描写得最为精彩、最为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之一。从事件的规模、矛盾...
小说与诗歌,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和文学体裁,但在伟大诗人和伟大作家那里,两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审美特性是可以相互近似、相互融通的。普希金是伟大的诗人...
《红楼梦》前五回作者以虚实相交的笔法,勾画了一真一幻的两个世界,建立了作品的整体构架,规范了全书的基调,犹如一部交响乐的主题乐章。其独特的叙事技巧与结构方式尤其引...
诗词曲赋是《红楼梦》全方位美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品韵味浓郁的一大原因,也是作者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诗词中尤以黛钗为佳。黛钗诗词鲜明地反映出两人气质个性情...
鲁迅先生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康熙年间修的《上元县志》卷16 的“曹玺传”载: 曹玺, 字完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 著籍襄平。大父世选, 令沈阳有声。世选生振彦, 初扈从入关, 累迁浙江盐法参议使, 遂生玺。...
红学在发展,从旧红学到新红学的过程姑且不论,就五十年代以来,除了在众所周知的反常的历史时期以外,人们研究《红楼梦》的视野,总是在不断地扩展。特别是到了八十年代,人...
如果说世界“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1]”,那么,小说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投影,当然也具有其依存的时空条件,并且是在叙事的时空关系中建...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描写众姐妹大设春灯雅谜,写道:“……宝琴走过来笑道:‘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
《红楼梦学刊》一九八九年第一期沈传甲先生《<红楼梦>“原稿”佚话》一文中,谈到了清人郑光祖所见到的《红楼梦》原稿,这确实使人很感兴趣。但我认为此“原稿”可靠性不大...
《红楼梦》第十七回写了大观园里最后一次诗会。这次聚会以柳絮为对象分别选调填词。参加的共有六人,即史湘云、贾探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薛宝琴。这些人虽然歌咏的是...
随着小说艺术的发展,人们愈来愈倾向于认为小说应该“再现”或“模仿”生活,让作品中的人物和图景自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是经过“转述”出来的,作者在作品中的作用...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尧斯在其《走向接受美学》这一著作中,作了一个“试验性”的研究。他以分析波德莱尔的《烦厌》一诗为例,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把对诗歌文本的阐释分为三个...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大观园少女们结社吟诗,唯一邀请的少男是宝玉。诗会以海棠诗开端,命题为《咏白海棠》,限用“门”字韵,限作七言律。探春、宝钗、宝玉、黛玉各作一首...
题咏《红楼梦》蔚成风气,已是嘉、道以后的事了,乾隆年间尚属罕见。最近,我们发现了一首题为《读〈石头记〉偶成》的诗,经初步考查,这首诗是睿恭亲王淳颖在乾隆辛亥(179...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不但通过书中各种不同人物撰写了许多与其思想性格相称合的诗,词、对联;而且还又通过书中人物互相对话,对这些诗、词、对联作了评论,形成了诗话,词...
《芙蓉女儿诔》见于《红楼梦》笫七十八回,它是贾宝玉为迫害致死的晴雯所写的诔文。诔文是古代一种具有特殊含义的哀祭文体,《文心雕龙·诔碑第十二》对它作了界说,一是只能...
在《红楼梦》中,多种形式的诗赋近二百六十首(其中后四十回仅四十余首)。或用以叙事写人绘景状物,或用作人物即兴抒情、怀古喻今、说理参禅的特殊手段,无不成为作品的有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