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新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胡常忠杨继跃 参加讨论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描写众姐妹大设春灯雅谜,写道:“……宝琴走过来笑道:‘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众人听了,都说:这倒巧,何不写出来大家看一看。”薛宝琴写出来,但大家却猜不着。这十首怀古诗成为《红楼梦》一大悬案。
     蔡义江教授在他所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中说:“《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了,灯谜诗《怀古绝句》的真正‘谜底’还没被人们注意到,过去。一些‘红学’家总认为作者制灯谜而不交待谜底。是换新鲜,‘卖关子’,好让读者自己去猜。于是,茶余饭后,各显智能,纷纷晓喻谜底,说这是走马灯,那是喇叭,这象傀儡,那像马桶……恨不得把大观园的女儿叫来问个究竟。固然可以消遣解闷,但对研究本书来说却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这是以假乱真。结果不但搞错了方向,又把读者引入歧途。”
     蔡先生忽略了出谜人薛宝琴交待的“暗隐俗物十件”的话。所以猜出猜对谜底,不但不是“对研究本书来说,却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大有关系。晓喻出正确的谜底,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猜破此谜的关键在“暗隐”两字,正所谓“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两牍”(戚蓼生序),所以十首怀古诗之谜。既是指每首绝句的谜底均是一件俗物,又指每谜的底却暗隐于书中,到书中去找吧!故此两字实是怀古诗这谜寓的大门。当我们把怀古诗谜的谜底一一在书中找出后,仔细分析就明瞭了:雪芹把谜底按排在书中的重要部份。意在把怀古诗谜与书中主要人物与重要情节联系起来,启发读者对故事、情节、人物的理解与认识,以便引导读者读懂全书的主题。
    现将我们推测出的谜底略述如下;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谜底:风炉。
     此谜底埋在第四十一回。其中说妙玉单请宝钗、黛玉吃茶的一段写着:“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风炉是专用于烧水烫酒的小炉具,用红泥瓦制成,有炉条和进风口。烧水时用一种叫汆子的圆柱形金属盛水器放置炉膛内。中部以下插入红的木炭中。点火煽风后能很快把水烧滚。
     诗谜第一句“赤壁沉埋水不流”。就是以烧红的炉壁比喻长江赤壁,“沉埋”即氽子下部插入炭火中。第二句“徒留名姓载空舟”,说的是茶杯。意思是说茶杯没装茶而空有个好名字。第三句:“喧阗一炬悲风冷”的前四字形容煽风的声音和炭火红炽的样子。第四句“无限英魂在内游”是说水滚了。里面的水。据妙玉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第四十一回)雪花从空中飘落,其形象可喻为“无限英魂”。作者特别点明梅花上的雪是被收入“鬼脸青”瓮中。“鬼”“魂”两字同义,又埋在地下五、六年。现在得见于天日,于风炉内沸腾翻动.真是“无限英魂在内游”了。风炉的出现,正是写妙玉的性格,并表现她对宝玉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铗笛无烦说子房。谜底:自鸣钟。
     此谜底在书中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觉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一般,不防唬得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
     诗谜第一句“铜铸金镛振纪纲”的“金镛”是铜铸的大钟。古代有“宫悬金镛”之说。令官人闻钟而起.以振纪纲。所以“金镛”实指计时器,可以说此谜底曹雪芹已经轻轻一点了。第二句“声传海外播戎羌”,说自鸣钟声音宏亮,即“金钟铜磐”一般。后两旬较为费解。“马援自是功劳大”。似说以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战功比喻自鸣钟在计时中的作用。“铁笛无烦说子房”也是喻报时。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笼频。
     谜底:自犀塵。出现在第三十六回。宝钗到怡红院,看见“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旁,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自犀塵。”
     白犀麈是蝇帚子的一种,又称拂尘。书中另几处都只说蝇帚子,这里特Ⅲ提出它的正名是纯为点出谜底所用。
     白犀塵,是一种用贵重的犀角做持柄的拂尘。故第一句“名利何曾伴汝身”。就指的犀角。第二句“无端被诏出凡尘”,即用来拂拭尘土。第三句“牵连大抵难休绝”,说此物甩动时的样子。同时又暗示了宝玉与钗、黛的爱情纠葛。这种“牵连”是大抵很难“休绝”的。第四句“奠怨他人嘲笑频”说宝玉与钗、黛的爱情纠葛总是受到嘲笑。
     淮阳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体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谜底:供器
     此谜底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情节中:“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看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
     第一句: “壮士须防恶犬欺”的“壮士”,当指祭供的猪头,是非常形象的。“恶犬”可三讲,即反说猪头的样子雄壮,实际懦弱;或说供食须防猫狗偷吃;或指供食上面插一些刀子。第二句“三齐位定盖棺时”。是说供器多为三足,“位定”是只能摆放的意思。“盖棺时”是指已死的人的灵位前。连起来就是三足的供器装的食物只能摆放在祖先的神主前。后两句“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是说活人当然对供食不感兴趣,是给死人吃的。
     广陵怀古
     蝉鸣鸦栖展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谜底:梵铃
    宝琴此谜之底是指宝塔或佛寺檐角上的铃铛。此谜底在第五十一回:“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一节中薛宝钗的灯谜中,是:“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第一句“蝉鸣鸦栖展眼过”是景象,可以说是绘声绘色。第二句:“隋堤风景近如何”,是说宝塔附近湖景。后两句全是说铃儿的,“只缘古得风流号”分明说风不住摇动梵冷,“古得”是铃儿总挂高处,正是招风的地方。“惹得纷纷口舌多”的“口舌多”是铃儿本身经风摇动不断撞击的动态。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粱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谜底:毛笔。
     此《桃叶渡怀古》的第一句中的“浅池”是说砚台。因砚台上有刀刻花草等,而这些雕饰又常被墨迹,故称“衰草闲花”。第二句“桃枝桃叶总分离”,是说写字时笔锋、笔腹的变化,即时散时合的形象。第三句“六朝梁栋多如许”,指笔筒笔海等器具。“六朝”指古老或古董的意思。此谜底作者安排在第四十回探春房中的一段描写中。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谜底:药吊子。
     药吊子在书中也做银吊子。谜底在五十一回:“说着,只见老婆子取了药来。宝玉命把煎药的银吊子找了出来,就命在火盆上煎。”
     中草药须煎制,是越熬越浓越黑,这就是黑水茫茫咽不流。第二句“冰弦拨尽曲中愁”,“冰弦”即网,指的就是分离(拨尽)药汁与药渣的纱布。因这纱布是晴雯最喜爱的“冰鲛榖”,故曰冰弦。第三句“汉家制度诚堪叹”的前四字指药方,“汉家”更明确指出是中医。“诚堪叹”是药方的剂量准确到几分钱。第四句“樗栎应惭万古羞”,是以不能成才的樗木和栎木比喻药方下错了药。书中写胡庸医两次分别给晴雯和尤二姐看病,却错用了虎狼之药。
     《青冢怀古》是作者为了突出书中主要人物晴雯。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谜底:头油
     此谜底在第五十八回的情节中:“芳官洗头。袭人说着便起身至那屋里取了一瓶花露油并鸡卵、香皂头绳之类,叫一个婆子来给芳官送去,叫另要水自洗,不要吵闹了。”
     第一句“寂寞脂痕渍汗光”,就是头发抹了头油很有光泽。第二句“温柔一旦付东洋”,说洗头发。是说头发上的“脂痕”即头油被洗到水盆里,“付东洋”是说洗头发的水被泼掉了。末二句“只缘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是洗头油虽付“东洋”,但总是在衣被上留下了芳香。其中“风流”是头发的动态,“迹”是在衣或被盖上留下了头油之迹。
     这《马嵬怀古》主要与以芳官为代表的学戏的女孩子们有关。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谜底:秤砣。
     此谜底也在第五十一回,说的是晴雯患病胡庸医给开了药方后:“于是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一把戥子,麝月便拿了一块银子,提起戥子来宝玉:‘那是一两的星儿?’  旧时称银称药之类用一种小称,这就是戥子。它的秤砣通常是骨制。这就是“小红骨贱最身轻”。第二句是比喻秤砣在星儿间移动,但也可以搞点鬼。第三句“虽被夫人时吊起”的“夫人”自然是秤杆,“已经勾引彼同行”的“勾”即“钩”,就是“秤钩”。
     这《蒲东寺怀古》是为了读者对麝月引起注意。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蝉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谜底:扇子。
     第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说季节,梅乃冬花,柳长即入夏了。说明了扇子使用的季节。第二句“个中谁拾画弹娟”是指第三十一回写晴雯一连撕了两把扇子后,“小丫头佳蕙过来拾去破扇,大家乘凉,不消细说。”原来是不起眼的小丫头佳蕙拾去的。末两旬最有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一年后又是夏天了,拿起扇子又会想起去年丫环撕扇子的事情。
    原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原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