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朔赋诗《短歌行》的慷慨、《红楼梦》里黛玉葬花自怜《葬花吟》的凄婉总是令人难忘。 中国古典小说中出现词曲作品虽不始于明代,但却以明代最为盛行。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章回长篇,以及《国色天香》《燕居笔记》《万锦情林》等选集中收入的传奇中篇,都融会了大量的词曲,它们与一些诗歌作品一起,融合于小说叙事的各个环节,形成明代小说散韵结合的流行模式。 古典小说文体的这种复杂形貌,在使当下的研究产生一些困惑的同时,也造就了诸多蹊径独辟的视角。《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研究》(赵义山等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12月版),便是从寄生于小说中的词曲入手,不仅探讨明代词曲生存的新形态,而且解析了其与小说文体变迁的共生与互动关系。 创新与突破,是本书最鲜明的学术诉求。著者从约700种明代小说中辑录出4000多首词曲作品,不仅是对明代词曲文献的一次大规模补充,弥补《全明词》《全明曲》的缺失,其重要意义还在于捕捉到了明代小说的重要特征,也提供了一个全场域的审视维度。 寄生词曲作为一种文学的生成方式,唐代就有。不过,与唐代小说不同,明代小说中的词曲不再是点缀,而是成为小说文体结构的重要参与者。这当然与明代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关。所谓的“文化权力下移”,实际上也促成了文体权力的拓展,词曲当仁不让地充当了这样的角色。然而,对于进入小说中的词曲,其角色特征、文化功能乃至文化意蕴到底如何,还未有学人进行过系统梳理、深入探求。 《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研究》将词曲与小说置于一个系统中进行探讨,是基于对彼此关系的一次学理认可,从这一层面说,该书具有开辟荆荒的意义。 本书最为吸引眼球的当然是“寄生词曲”概念的提出。何谓“寄生”?依附而生也。作者从小说散韵二体的结构关系及文体传播的角度进行阐释,指出小说是母体,词曲附生其中,为局部,为客体,为他者。不过,通览全书,作者的兴奋点和着力点又皆在乎词曲,举凡寄生词曲的体式、内容、表现方式和文化意蕴等,条分缕析,论述翔实,即便寄生词曲与小说叙事、小说文体变迁的关系及其诸多表现特征等话题,亦围绕着词曲,关怀着词曲。一句话,全书的重点立足于揭示明代词曲的另一种生态,以及其别样的文学史结构。如是,小说则是局部,是客体,是他者,将其作为审视对象主要是为了彰显词曲的特征和魅力。 将“小说”和“词曲”处理为一种“他者”和“在者”的关系,显然是作者建构有关话题之出发点和立足所在。即,在揭示明代词曲的寄生生态时,将作为其母体的小说处理为“在者”,使作为“他者”的寄生词曲拥有一个前提、一种环境、一位血缘依存者,为读者揭示其母体之所在、生存境遇之所在、营养汲取之所在;而借助于对寄生词曲的全方位审视,小说其实又被赋予了“他者”的地位,其文体建构、题材表达、叙事方式等,皆因为寄生词曲之存在而获得了重新审视的机缘。对于寄生词曲而言,因其“寄生性”而不可避免出现与“他者”共存的状况;而由于“他者”的存在,其主体的意识才得以确立,权威才得以确立。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单纯以词曲为中心容易导致的审视缺陷或评价弊端,回应了有关文献梳理的必要性、紧迫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一系列重要的文学史问题的回答。如本已雅化的词曲缘何发生于小说这样的俗文学母体?寄生词曲所具有的纷繁驳杂的题材内容、通俗自然的语言特征、率意任真的表现方式,与明代文人雅士之创作缘何呈现如此不同的状貌?等等。 任何一个主体,如果缺乏他者的比照,都难以完全认识和确定自我,小说作为“他者”为寄生词曲的自我认知提供了对比,实际上较明代文人词曲多了一个特殊的审视维度。所以,因了他者的凸显,作为“自我”的寄生词曲之价值获得了重视,得以呈现。作为一种方法论,这一学理探讨的意义不言自明。 力求将小说与寄生词曲置于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中,亦是作者努力之所在。本书最令人称道之处还在于,辩证地处理了“他者”和“在者”的关系,借助视角的转换观照小说和词曲,完成了对于明代小说与词曲的重新审视和评价。作者并没有仅仅站在词曲的立场,而同时选择了小说的立场,从小说文体演变发展的过程以及明代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借助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叙事学等理论,揭示了小说中词曲寄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相关特征,尤其关于词曲寄生促成的小说体式的新特征及其文体意义的研究。如是,寄生词曲对小说文体表达多样性、丰富性的作用以及优长弊端,皆获得了有效的揭示。一句话,彼此互为“他者”和“在者”的关系,促使小说与寄生词曲之间始终建构为一种既明确又复杂、既清晰又暧昧的关系:彼此是一体的,成为结构对方的必要元素,又不失机缘地时时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其抒情品格与叙事品格形成互文,共同塑造形象,推演故事,彰显主题,古典小说的诗化特性乃至民族品格亦因之有所凭依。 “寄生词曲”的提出,缘于以往研究者对小说中寄生词曲存在状态的缺乏关注;而关于“他者”和“在者”的交互思考并以之构成整个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则得益于学术视野的开阔、学术理念的超前和文学史意识的敏感。本书虽仅仅着眼于小说与词曲的关系,却以一斑窥豹的努力开发了文体研究的新视角。任何一种文体或者具体文学现象,总会因参照物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或出现新的特征,或表达了全新的意义;而借助交互的视角与互文的意义来考量明代小说与词曲的关系,不仅符合文体学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其独特的方法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也不容忽视。 (作者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原载《光明日报》(2014年4月12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