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说贾家的地点约在北京城西北部分。第四十三回,宝玉骑马出北门,茗烟却说,出了北门的大道,冷清清没有可玩的,这很象德胜门。第五十七回邢岫烟因、说的“恒舒当”,在...
在《红楼梦》中,若论“中庸之道”的奉行者,首推薛宝钗。曹雪芹通过这个艺术形象,深刻地揭露了“中庸之道”虚伪和阴险毒辣的反动本质。薛宝钗不象贾政那样动辄呵斥、打板子...
辅仁大学新购校址之一部,为清恭王府。清代之封恭王者,首为顺治第五子常宁,再则为道光第六子奕。常宁亲王之封,及身而止,故其子孙不复有恭王之号。今之恭于府,则为奕...
有的学者曾将本世纪的红学分为三个时期,即1921年前的旧红学时期,1921年至1954年的新红学时期和1954年之后的当代红学时期。然而我们却不难发现,新红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旧红学的终...
这次红学大论战的来龙去脉 从一九九三年起,中国红学界爆发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论战。这场论战是由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明清小说研究》主编欧阳健的一个新发现引起的...
一梦红楼二百秋,大观园址费寻求. 燕都建业浑闲话,旱海枯泉妄觅舟! 这是有人在寻访“大观园”遗址不获后,感叹而作。此事真可谓难矣哉! 何处是“大观园”的遗址呢?这是过...
《红楼梦》耸立千古,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鼎足而三,并获有东方文化“显学”之称;但“甲骨”与“敦煌”只是被一些造诣甚高的专业学者在书斋中研究,红学的情况就不同了:既...
●“数十年来,对《红楼梦》与曹雪芹多有褒无贬,推崇备至,中外同声,且估价越来越高……既已无一不佳了,就或误把缺点看作优点,明明是漏洞,却说中有微言……”从这样的背...
近半个世纪,尤其是70年代以来,海外出版了不少索隐派红学著述,从索隐派观点看来,可说是索隐派红学的复兴;从批评者观点说来,则是索隐派的复辟;而从《红楼梦》研究史的角...
(一) 这是第十次,也是系列专题中的最后一次问卷调查了。本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十种:1.突出古为今用,按‘百科全书型的长篇小...
都说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强,每一次外域文化的入侵都遭受了不可逃脱的文化厄运,“入乡随俗”的文比理念在经历每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后逐渐升格为文化意志,似乎只要文化不死,民族...
1922年,胡适先生发表《红楼梦考证》,他把古文经学方法称为“考据学”或考证方法,而把他运用古文经学方法所进行的《红楼梦》研究称为“新红学”或“考证的红学”;他把今文经学方...
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红学”是个十分独特的热门话题,是个最著名的分支学科。有人称“红学”为“显学”、具有跨学科意义的典范性学科;也有人为“红学”的现状和前途担忧,...
过去常听老人说:“开谈不说《 红楼梦》 ,纵读诗书也枉然。”很不解其意,后又看到人们在谈论《 红楼梦》时,因双方争执不下,“遂相姐龋,几挥拳头”,颇不解其衷,再后看到...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与日本著名古典小说《源氏物语》同为东方两部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作为两座艺术丰碑,自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了世人的...
(5) 不错,将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细比,他确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相当地方,显得匆促、潦草、粗率、慌张、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急于完成故事、急于奔向高潮、急于赶往最后的结...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有两种稿子,对它们的真伪、优劣一向有异议,因考其真伪,评其优劣,以确定何者当为校勘的底本。 甲戌本残存十六回,止于第二十八回。己卯本和庚辰本第七...
1990 年的夏天,年已九旬高龄的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在其生命之火行将熄灭之际,用颤抖的手在纸上艰难地写了如下两句话:“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鹦是...
1998 年8 月7 日的《 羊城晚报》 及同期出版的《 羊城晚报· 新闻周刊》 ,相继报道了四川联合大学教授张放先生在一个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中提出的新观点:认为《红楼梦》 作者不是...
(1) 曹雪芹留下的《红楼梦》是一百二十回,还是八十回。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后四十回是否为高鹗所续,也牵涉到哪种本子为真,哪种本子为伪的判断。如果是八十回,则后四十回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