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有关《红楼梦》的论争,格外为人瞩目,我曾在为《红楼》创刊十周年而作的小文中说过:“目前《红楼梦》脂评本真伪的讨论,是红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希望在已有文章的...
读过《金瓶梅》、《红楼梦》的人对两部小说都会有不同的评说,我想其中定有一种普通而重要的看法,那就是两部小说给人以不同的生命感觉。一个感觉是赤裸裸俗滥的、无足轻重的肉...
幸好还未走入“戏说”的“魔障”,但以“文本”形式存在的《红楼梦》,似乎已远离现代而去。所谓“杰作”,作为凝结着血泪的历史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是属于历史的也属于未来的。永远...
各国文学都有描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成败的小说。每当作家所生活的时代积累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和社会问题,正在或将要发生巨大变迁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作家把他们的视角...
地为万物之母,而石为地之骨。石器的使用,打破了蒙昧时代的漫漫长夜,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脚步。在漫长的石器时代里,人类与石头肌肤相亲,相依为命,在他们朴素而神秘的思维中,石头决...
在《红楼梦》研究史上,早期的研究多半是由热心于考证工作的专家在进行的。随着社会文化情况和红学研究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对《红楼梦》的研究的内容越来越扩大,研究者也越来越多...
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不会感受不到其浓郁的宗教气氛。这不仅表现在书中有对宗教活动的大量、具体的描写,而且似乎更表现在作者欲借“石头”的经历来宣扬“色空”的观念:“凡...
一、20世纪红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成果 当20世纪的跫跫足音向着新世纪未来的时候,红学,这个在传统眼光中不无贬义的一门学问,在中华民族接受科学与民主洗礼的漫漫长途中,也迎来...
《取静集》是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学人文库中的一本。作者雷颐是一位中年史学工作者。这本集子吸引我的是内中若干篇思考社会转型期文化现象的文字,如议论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态势...
在《红楼梦》描绘的金陵十二钗中,以“玉女”为名的有两个人,即黛玉和妙玉。她们两个也像所有红楼中的其他女儿一样,注定要走向“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惨结局。正如判词...
《红楼梦》自其问世起,就引起了无数人的痴狂和迷惑——为书中那些或真、或假、或让人不辨真假的人物。《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是在真与假的二元对立中展开的。这里的真指向自然、...
一、从王小波的杂文随笔谈起 红学界的朋友,恐怕都不大看王小波这类新潮人物的作品。可我这个“红学”的“槛外人”,却是一进书店就“吃么么香”,什么古的今的、洋的土的,一概兼...
一、是谁开始违反或破坏游戏规则 世界上还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像《红楼梦》那样长久地在文坛上如此广泛、持久开展争论。从《红楼梦》问世开始,文坛上就有版本之争,谁是作者,谁...
“红学”之显,大约在胡适做了《红楼梦》考证之后。虽然在胡适之前,有关《红楼梦》的文章,已在学界颇引人关注,但因为方法上的或观念上的问题,好的文章,并不多见。鲁迅做...
由于种种原因,《红楼梦》为世界所知较晚,如同明珠尘封已久。但明珠不是泥土,“天生丽质难自弃”,《红楼梦》还是走向了世界。它一经被发现,便使世界大为震惊,原来中国也...
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贾芸算不上主要人物,但却也小有名气。在贾府第五代,即“草”字辈,也就是第一代荣、宁二公的玄孙一辈中,曹雪芹对贾芸的着墨较多,特别是对贾芸谋求大观...
199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严中的30万字的《红楼丛话》,这是一部融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红学新著。曾为这本书作序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给著者的信中说:“你的专...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追求趣味美的倾向,而且古代的小说批评也曾经给予过相当的关注,但是,当今的古代小说研究比较漠视这一现象。本文试图以《红楼梦》为个案,对这一...
一、“扬州旧梦久已觉”——《红楼梦》与扬州的渊源 两个世纪以前,大作家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了《红楼梦》。两百多年来,这部不朽的著作始终焕发着巨大的艺术魅力。经红学家研...
今之后生学子知道姜亮夫先生的大名都是由于他对楚辞学的贡献。姜先生和他同辈的许多学者一样,虽则早年留洋,却终身深研国学。他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就已写定成书的《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