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海的张爱玲并享“南玲北梅”美誉的梅娘是东北沦陷区的一位重要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紧紧围绕女性意识、女权主义等女性主题展开,在论述这些女性主题的同时她在小说中成功...
沈从文深受五四启蒙思想的影响,从改造社会和国民的向度上理解并确立文学的价值和意义。面对传统的惰性和革命的干预,他极力反对文学的商业化和政治化,以极大的勇气打破占主...
丰子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他多才多艺,既是散文家、艺术教育家、漫画家,还是木版画、书籍装帧的先行者;他亦僧亦俗,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画,并深受其佛学思...
徐中玉,是参加这次作代会最年长的代表之一。出生于1915年的他,首先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按老传统他应该是98岁,因为过去都是算虚岁的。徐中玉的名字,其实经常和“大学语文”...
“我知道有这样的人,他们拥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却陷入深深的怀疑中,总是无法真正地高兴起来,这些被理解为心理疾病,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其中的一个,这个故事,借助谋杀,说...
在革命叙事剧60多年的发展演变中,我们发现除了常规的工农兵形象外,知识分子也占据了相当的篇幅。但是知识分子在作品中的地位演变却能引发我们诸多思考。 “十七年”的文艺创...
死亡是笼罩生命永恒的魅影,也成为文学中幽深而纷繁的意象,承载着人类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作为一位在“生命的悲哀海”里低吟浅唱的歌者,郁达夫深切地关注着人生永恒的苦难,...
长久以来,女性作家都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她们文笔柔婉,情感细腻,对人生和文学亦有自己的解读方式。记者采访了几位参加八次作代会的女作家。谈到当下的文化事业建设、作...
大约是2007年夏秋之际,赵淑萍发给我一组她新创作的小小说,流溢在作品文字间的才情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其时,她正在浙江师大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回想起来,这或许是她小...
对于民族历史的回顾总是让人心情复杂而又心存快乐,而通过对文学记忆的方式来完成这种回顾,就更给人留下一种亲切感和场景感。杜国景的《合作化小说中的乡村故事和国家历史》...
现在大部分书,和大部分恋爱一样,速成也速朽,让人脑子里来不及建立什么,就被更新的东西置换掉了。还得说以前的一些书,让人觉着铭心刻骨。 记得最早正经读书,一上来读的居...
文艺创造乏力与“时评体”的文化使命感 这些年,全国大小报刊都不约而同开设了时评专版或专栏。时评——一种介于新闻和杂文之间的新文体,得到了蓬勃发展。只要是有重大新闻发...
1934年的夏天,23岁的女作家萧红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生死场》,《生死场》共有17节。第一节“麦场”至第十节“十年”,写的是东北贫民的生活,第十一节“年盘转动了”至...
年龄最小的代表霍 艳: 从中国文学巨大的宝库中汲取营养 近年来,我研读了许多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反省过去我们只是闷头沉浸在个人的创作天地或者借鉴电影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我想也就是说一位成熟的诗人,他文本的精神建构、美学品格能够映照其灵魂和品性,或者说是其灵魂和品性的天然承载与超越。只有这种人本与文本的高度统一,...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礼记》中的这句话,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先贤对于文化传播的精辟见解。来学,是人家自愿的。往教,则不免有强加于人的意味。所以,我们的文化先贤倾向...
郁达夫《怀鲁迅》:“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时下,有人看不懂鲁迅的...
今年是姚雪垠诞辰100周年。姚老满头的银发和炯炯有神的目光,他的音容笑貌和直率真诚的性情,以及他倔强坚韧的品格至今都使我难以忘怀。每当我回忆起与姚老交往中的几件事,对...
彝族作家纳张元: 重新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 我是第一次参加作代会,心情非常激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文学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关于少数民族文学,我非...
什么样的散文算是好散文?从古到今有无数的例子。好散文像一幅画儿,有近景让你细细品味,有远景让你推敲揣测,有留白让你浮想联翩。在浓淡相宜的整体构思中,你得到了饱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