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中华民族文学就像一条奔腾的大河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明江 参加讨论

    彝族作家纳张元:
    重新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
    我是第一次参加作代会,心情非常激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文学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关于少数民族文学,我非常关注在这次作代会上会不会有扶持性的激励性政策和措施。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重新辨析民族文化的价值,我认为以前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存在着一个误区,比如过去给我们的民族文化简单地贴上了标签,判断哪些是落后的哪些是先进的,像彝族的毕摩、蒙古族的萨满、纳西族的东巴都被认定为封建迷信。2009年在鲁迅文学院听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讲课,让我重新反思和认识这些东西。
    我现在关注两类作品:一类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还有一类是表现民族深层文化的作品,比如边地文化、民族文化等。地处云南的作家,笔下的民族文化特色浓郁而丰富,这既是我们的特色,又是我们的局限,所以我们民族作家还存在对民族性地域性的坚守与超越的问题。在评论方面,我比较关注的是祥云县的农民作家群,希望给他们开研讨会,请专家来指点,找到发展先进农民文化的突破口。
    景颇族作家玛波:
    迁移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我们德宏虽然人口少、地方小,但我们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我们只有把我们的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才能有影响力。
    景颇族是一个迁移的民族,最早是从陕西西北迁移过来,在青海湖生活过,又往南迁,其中一支迁移到德宏。其实,迁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值得作家们好好把握。比如我们有创世史诗《勒包斋娃》,仅根据史诗的一小段就可以写很多东西。但是目前很多作家对本民族的历史研究比较少,对历史题材的驾驭较困难,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喜欢写长的东西,也不愿意吃苦。
    现在我正在写一部中篇小说《村官来电》,写的是德宏当地的人和事。我还计划写一部长篇小说,已经打了很多年的腹稿。我希望有更多的当地作家和外地作家,都多多关注我们的德宏,把德宏的文化写出来。
    蒙古族诗人斯日古楞:
    汉族诗人的创作值得学习
    这次会议可以让我很好地向诗歌前辈、编辑同行进行学习。这两年我看了大量的诗歌,感觉诗歌的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不管是读一个人写的还是100个人写的,都像一个人写的。比如描写胡杨木,都是比较传统的那几个意象;比如写父亲,都是“我的老父亲”一类的开头。我好像有点找不到诗歌发展的方向了。所以我希望在这次作代会上跟更多的诗人交流,给自己一些启发。
    就内蒙古诗歌发展来看,我感觉本民族诗人的创作态势反而不如汉族诗人或者说外地诗人,很多关注草原的汉族诗人的创作质量很高。原因可能是因为过去我们这些本民族的诗人,创作的根基都在草原,在这个民族的氛围里,现在我们渐渐淡出,我们使用的元素已经陈旧了,而这些汉族诗人,通过近年来的文化交流融合,广泛地接触不同的草原地区,他们的视野更宽阔了,诗歌的路走得很好,有特色、有现代性。
    蒙古族作家锡林巴特尔:
    努力寻找好的母语作品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对民族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出版者,是一个大好的契机。内蒙古宣传部拿出了两个大的工程:一是对原创作品的扶持,一年拿出了上百万的资金;二是非常重视翻译,尤其是蒙译汉。希望通过这次作代会,推动作家文艺家写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我们也在努力出版真正的好作品。比如我参加的翻译组,都在努力寻找好的母语作品,寻找符合汉语读者审美标准和阅读习惯的作品来翻译。我一直专注于蒙古族母语诗歌的出版,在这个领域,老中青三代诗人都有着强大的创作实力。内蒙族的母语诗歌发展态势不错,因为母语作家有语言优势,很多蒙古作家可以直接看英文、德文、法文的东西,这样就有一个对比和竞争。
    佤族作家伊蒙红木:
    围绕佤族文化进行创作
    作为一位少数民族女作家,我的后面站着我的民族,佤族在中国有40多万人,是这个40万人的民族给我的荣誉。我们地区比较偏远,除了下乡采风能够跟人进行民间文艺的交流,其他的交流很少。参加这次作代会,我希望能认识名家、聆听他们的写作经验,跟他们当面交流,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一直以来,我对佤族文化都怀有浓厚的感情,我的诗歌也一直是围绕这个在创作。我从去年8月份开始致力于下乡采风,收集了大量佤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佤族目前的精神风貌、生活状态。国内所有的佤族地区我都去过。虽然佤族很多地方与汉族融合了,但每个佤族地区的文化都不一样,从服饰、舞蹈到建筑到习俗甚至是饮食,都有自己的特色,我把其中的亮点都反映到我的文章里了。我现在写的这本书叫做《巴绕克人的碎石观》,是用纪实散文的形式写佤族的历史文化和现状,云南人民出版社明年将会推出。
    壮族作家黄佩华:
    青年作家需要更多扶持
    我是第三次参加作代会,和前两次不同,我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文学艺术更加重视。改革开放30年,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前所未有,这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大好的时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我更觉得要比别的作家多了一种责任。
    就壮族文学来讲,我感觉总体尚好,但新生的力量还需要更多扶持,因为创作队伍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创作的人越多,写出的好作品才会越多,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机制扶持青年作家。广西现在也有很多比较活跃的作家,但是写长篇的越来越少,因为长篇周期长,大家都想快点出作品,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阅读方面,我主要读一些国外的作家作品,比如拉美作家、东欧作家的作品,关注他们在创作上的变化,跟踪他们的写作轨迹。目前我已经写了三部长篇小说,作为广西连续四届的签约作家,我还想继续写我们桂西北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长篇小说。
    普米族作家鲁若迪基:
    努力表现民族的优秀文化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作代会,上次参加作代会后,我又参加了“人口较少民族”的作家班,不断地学习之后,对我各方面的创作有很大帮助,我非常感谢国家对我们这些少数民族作家的扶持。这次作代会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召开的大会,作为一名基层文联的工作人员,我要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学习好,具体落到实处。
    我生活在丽江,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一个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地方,有11个世居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成创作优势,在自己的创作中把民族的优秀文化表现出来,是我比较关注的话题。
    创作出更多表现普米族优秀文化的诗歌,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像一条大河,各个民族的文化就像各个支流,都将汇入大河,我希望把普米族最优秀的东西带入这条大河。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22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