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那些细微处的灵魂——评郝炜、周颖的散文新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肖惊鸿 参加讨论
什么样的散文算是好散文?从古到今有无数的例子。好散文像一幅画儿,有近景让你细细品味,有远景让你推敲揣测,有留白让你浮想联翩。在浓淡相宜的整体构思中,你得到了饱满的审美感受。远去的不讲,国外的也不讲,新世纪前后十几二十年来散文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流向性和新面貌,表现出表达方式的叙事化、精神向度的雅俗分流、叙事视角的内向性等特点,也出现了一批好散文。总体看,“大文化散文”、“学者散文”表现出对现世的退守、反思和批判等精神姿态;一部分散文迎合了消费市场;一部分散文坚守文学的精神家园,突出并追求精神的洁净。地域性散文也表现不俗,彰显了作家对乡土人生的文化观照和自我人格精神。一些散文作品以其对叙述手法的追逐成为新散文的亮点。
    散文本就是自由的写作。鲁迅先生的杂文向来无人可比。他曾说:“散文是大可以随便的”。但这个随便不是没有灵魂的浪子随处游走,而是用文学的方式寻找那些寄放在细微处的灵魂,表现他们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真实性和鲜活性。我以为,鲁迅先生是找到了散文的灵魂的。他自己的灵魂与文学的灵魂相遇并共舞,舞出了勇者的英姿和时代的绝唱。风格迥异如梁实秋,在他的四集《雅舍小品》中,一件件生活琐事,都是他信手拈来的题目。他总是从最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那些不同凡响之处,从物质的此岸启程,到达精神的彼岸。我想,散文写作的精神要义和审美取向大抵如此。
    郝炜的散文集《酿葡萄酒的心情》和周颖的散文集《忐忑》给了我一种新的感受。读他们的作品,我感受最深的是,郝炜104篇,周颖76篇,篇篇都是有感而发,没有空洞的说教和虚伪的假话。散文本就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是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散文之所以为“散”,意在它的不经意和取材广泛,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大多表现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两位作家秉持了这一创作理念并把自己的特点融入其中。书裙上的几行字应该是他们的创作宣言:“当大家对当下日渐麻木的时候,我们对日常惊奇地凝视和发现;当大家对哲理渐感厌倦的时候,我们注重的是感受和呈现”,这种凝视和发现、感受和呈现,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的散文取其轻、长于短,但无疑是指向以轻见重、以短见长的目标的。两位作家为其散文创作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这一类散文写作自然不是他们的发明,但他们秉持了这一创作理念并竖起了“轻散文”这一面小小的旗帜。轻,我理解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含义是用力小。轻闲,轻描淡写,就是轻松,不费事。他们写来费不费事不得而知,但从阅读接受看,这样的散文,读起来肯定用力小,不费事。不费事意味着不较劲,不拧巴,不紧张,没压力。不费事就感到轻松,愉悦。没有精神压力,没有时间压力,读一篇散文就像一阵温和的微风轻拂面颊。第二层意思就是分量小。轻型,轻便,短而精。一篇散文几百字,在地铁里坐上两站就看了三篇。一本集子装在书包里随时可以拿出来读上一两篇,也不是负担。第三层意思就是程度浅。程度浅不是什么坏事。这个社会沉重和复杂的东西已经太多,沉重和复杂未必就是好事。程度浅才容易懂,雅俗共赏。大学生可以看,家庭主妇也能读。小文章大道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眼下这个社会一点不轻松。人们行色匆匆,步履飞快。没有时间读经典,没有时间看长篇。这种散文以其“轻”的姿态,找准了着陆点。紧贴生活,紧跟现实。
    他们的散文处处张扬着一个人生哲理:生活在细微处。他们的笔触指向,不是那些大而泛的话语集合,而是不经意间的细语流露。在这样一个奔跑的年代,生活就像一个飞速旋转的陀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一切都围绕一个“快”字展开。就连早先长篇大论的博客也已逊位于几十字的微博。久居北京的人更有这种感觉。只要有三个月没到过的地方,一准儿变得像从没去过一样陌生。昨天晚饭后你还在路边花丛里散步,今天晚上再去就会发现无路可走,那里已变成了施工现场。这时你要么回到跑步机上,要么回到沙发上。舍此你别无选择。用文学的形式面对这样一个纷杂的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学应当成为心灵的栖息地,成为精神的家园。秉持着这样一种写作态度,那么,日常性的物件在他们的笔下被注入了灵性,赋予了生命。他们散文的着眼点就是生活本身,就在他们的周遭。亲人、朋友、物件、自然,都在他们笔下驻留,静止的也被注入了生命。在这里,生活已经是再本色不过的了,那些细微处的生命也已再普通渺小不过了。就是这样一些微小的生命在作家的笔下被重视,被呈现,被珍惜,就像珍惜他们自己的生命一样。他们的散文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礼赞。这不但是情感的一种文火式的宣泄,也是一种智慧的写作。
    他们的写作给世人一个精神高度和精神指向:有普通的生活,但没有低微的生命。那些细微处的灵魂,同所有的人的灵魂一样高贵。
    (《酿葡萄酒的心情》,郝炜著;《忐忑》,周颖著,九州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02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0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