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小小说的艺术与文化基底——评赵淑萍小小说集《永远的紫茉莉》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方卫平 参加讨论

    大约是2007年夏秋之际,赵淑萍发给我一组她新创作的小小说,流溢在作品文字间的才情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其时,她正在浙江师大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回想起来,这或许是她小小说写作的起点,但从这几篇作品中透露出的她对于小小说语言和故事的敏感与熟稔,却极少有生涩和练笔的痕迹。看得出来,她本人多年的文学浸淫和修养对于她的创作来说意义重大,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对于小小说体裁特有的故事感觉和结构规律,保持了一种既契合传统又充满创意的理解。
    从这个颇具高度的文学起点开始,近年来,赵淑萍的小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或许可以称为爆发期的阶段。她的作品频繁地出现在各类相关刊物上,并多次被《小小说选刊》转载,还被收入多个当代文学和微型小说选本。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对于故事艺术的持续探寻之外,她的小小说的写作题材也在不断地拓宽,小说的笔触从她所熟悉的浙东乡土和日常生活题材,渐渐延伸到了历史、官场以及某种苍凉的生活感觉和微妙的生活参悟的捕捉中。她的《一堵有诗的墙》《捉月》等作品,将遥远年代里的一份凄怆爱情从湮灭无闻的历史时空中钩沉出来,以小说的想象为两个无名而又不幸的古代女子各自补填了一枚命运的书笺。她的《新年的第一场雪》以一种有意平淡化了的叙述口吻,来讲述未脱却读书人气息的小官员胡乐乐的短暂仕途与意外死亡的命运。小说不露声色的叙述声音里透着对于特定文化下现代知识人的某种真实而又细碎、浮泛而又深沉的生活困境的洞察。小说的叙述在主人公死亡前后的时间里穿插跳跃着展开,描述包围着胡乐乐的种种现实,但这位被设置为胡乐乐同事的叙述人却似乎从不表露出他本人对这些现实的观感。是因为身为小公务员的他没有思想吗,还是因为他已经沉沦到不屑于展示自己的思想?抑或是,他的思想正是藏在这些看似缺乏温度的文字之间,因为这样一种文字的面貌,很可能比任何切实的情感描述都更能传达对人生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同情?
    当然,赵淑萍写得最好的题材,还是她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格外钟情的乡土世界。她的《女巫》《三婶的主意》《看戏》等作品,以饱满、水灵、精细中藏有质朴的语言书写三个乡间女子的命运:乡女凤儿因爱生恨,将自己变成了村里的女巫;漂亮、好脾性的三婶把自己的一辈子年华,毫无怨言地锁在了自家的院落里;女孩“她”执著守护着年少时爱的承诺,直到现实把它彻底击碎……作家似乎很喜欢以叙述的密度来挑战小小说文字篇幅上的限制,她笔下的许多人物都在短短的三两千字间走完了一生或者半生的旅程,这其中也包括上面提到的三个乡间女性形象。对于小小说来说,这样的写法既是一种突破,但同时也造成了作品艺术表现上的限制。以小小说的篇幅来覆盖一个人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光阴,在催生我们心头白驹过隙般的人生感慨之余,其讲述总显得略为匆促和急迫了些。这也是收入作家这本小小说集的不少作品给我留下的阅读印象。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特别欣赏赵淑萍的《客轿》这样的作品。这则作品秉承了微型小说最为经典的写作技法,将一个故事的情节浓缩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更将情节高潮汇聚在小小的一个生活场景上。在这样密集的时间跨度里,作者有足够的思想和文字的精力,来一步一顿、悠游不迫地谋划和布局整个故事。小说中,从郑店王的出行,到他在城里看戏的情景,再到他兴冲冲借着客轿的亮光走回村里的过程,处处布满了可以品咂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又紧紧围绕着主角的“吝啬”特征展开,从而使整篇小说犹如一根枝叶密集的树条,显出一种小巧、紧凑、均衡之美。作品取用了一个既符合传统乡村生活的现实、又具有高度戏剧性的生活事态,并充分运用了小小说特有的夸张手法,将一个一毛不拔的传统乡绅的形象,无比生动地推到了我们的面前。尽管我们很难说这样的作品中包含了多么了不起的微言大义,但它毫无疑问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充满罕见的悬念感和愉悦感的故事体验,而我认为,故事正是小小说最本质也最重要的那个核心,对这个文类来说,它的意义不但先于高远的思想,甚至也先于语言上的经营打磨。
    由于对《客轿》的特别偏爱,2009年,我在选评《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时,完全不顾它是否隶属儿童文学作品的身份疑虑,将这篇小小说收入了读本中。
    赵淑萍小小说的文字也显示了颇强的锻造力。在总体上,这些作品的文字无不显出一种成熟、流畅、圆润、雅致的质感,而落实到具体的作品中,它们又会随物赋形般地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像《三婶的主意》这样的作品,其语言在细巧中带有一种淳朴自然的清新感。像《捉月》这样的作品,故事的语言则更多地显示出一份婉曲逶迤的江南诗意和风情。而在《客轿》《凑巧》这样的作品中,作家灵性飞扬的文字洇染了乡间传统生活的瓷实气息,仿佛一个个沉沉稳稳地坐定下来,着实地落在纸页上,但又处处洋溢着乡间语言的朴实而又活泼、新鲜而又生动的意味;在作家的小小说作品中,后者是我最为喜欢和欣赏的一种文字感觉。
    赵淑萍的小小说创作有着这类文体中不多见的地域文化意识。作为来自宁波的小小说作家,这个城市的新旧文化及其更替变迁为赵淑萍的小小说提供了特殊的素材和文化养分,比如《客轿》中的地域背景、角色、物事等,都带有宁波文化的鲜明特征,而这些烙有地方文化印迹的小说作品本身也是对于文化的一种自然传播。我想,在赵淑萍接下去的小小说写作中,这一从《客轿》开始就显露出其特殊魅力的文化基底,或许不应当被轻易放弃,而作为一个在宁波度过了十载青少年岁月的异乡人,我也期待着从赵淑萍的小小说中读到更多与这座城市有关的独特文化记忆和传统。
    (《永远的紫茉莉》,赵淑萍著,宁波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02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0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