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声调系统。关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八音”,《福建方言字典》描写说明如下: (1)上平:如其调名所示,是个温和的平板调,没有任何费力,温柔地吐出最平常的乐音。不升不降,没有强调,没有不自然。故不加调号,如:君kwun。 (2)上上:如其调名所示,是个高而尖锐的声音,用力而迅速,故加锐声符(accute accent),如:滚kwún。 (3)上去:是个低哑的调子,好像从喉咙急速吐出,然后缓缓持续。中国人称之为“去声”,说是:如水之流去不复返。故加重音符(grave accent),如:棍kwùn。 (4)上入:急促收束的声音,有点像上声快速发音急速停止,用一个短音符∨加以分别。以元音结尾(阴声)时加[-h],如[ko],[kǔh];如以子音结尾(阳声)时,[-n]入声用[-t],如:君[kwun],骨[kwut];[-ng]入声用[-k],如:经[keng],激[kek];[-m]入声用[-p],如:甘[kam],鸽[kap]。 (5)下平:是个曲折调,先低后高,发音时稍作延长,再转他调。有似英语嘲讽的口气,或高喊“indeed!”的调子。如:群,有人标为[kwu](n为印刷便利,标为 )。 (6)下上:与上上同,合称“上声”。 (7)下去:是个低、长、单调的调子,有似去声,但不沙哑低沉,故以水平线表之。如:郡[kwūn]。 (8)下入:是两个调子的结合。急促如上人,屈折如下平。故以垂直线表之。如:[kàh],[kàt],[kàp],[kwùt]。 麦氏只分高、低调,上去和下去都归低调,没有中调;其次,麦氏只分平板调和屈折调,升说“升”,降则以“用力”表示,低降调以沙哑形容;再次,开尾入声只说“急促收束”,没有提到是否有喉塞音,似乎认为急促收束自然就附带喉塞音韵尾了,所以不必说明。 根据麦都思的描写和对现代漳州地区方言声调的比较,我们可以拟定19世纪初《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所反映的漳州方言声调的调值: 上平声:44 下平声:13 上 声:41 上去声:21 下去声:22 上入声:32 下入声:23 总之,《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对漳浦县音系提出一个闽南方言的框架,《福建方言字典》则根据时音予以准确地构拟,可谓“珠联璧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