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求之不得”的词汇化及语义演变(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科学》2015年第14卷 胡勇 参加讨论

    2.5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将“求之不得”在四个阶段语义演变的特点列表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四个阶段唯一保持不变的语义特征是“求”的结果是没有得到。陈颖(2000)认为在例(1)这样的用例中,“求之不得”由“想得而得不到”变为“没有想到而得到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例(1)中“这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应解释为“这当然是我想求而求不到的”,不能理解为“这当然是我没想到能得到却真的得到了的”。“得到了”的这层意思主要不是靠“求之不得”所在小句表达的,而是靠上文小句表达的。这种“得到了”的含义是一种篇章语用意义,在表1中体现为一条语用特征,这层语用含义还没有凝固成“求之不得”的词汇意义。 
    现代汉语中使用的“求之不得”主要是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用法,其共同点是语境中都表明有望得到所求之物。《现汉》释义中括号内的“多用于意外地得到时”标注的是“求之不得”的使用环境,并非其词汇意义。我们推测,正因为现代汉语中“求之不得”所在的语境绝大多数情况下表达了“得到了”这种意思,陈文才会把这种语用含义误解成“求之不得”的词汇意义。 
    3 “求之不得”的行、知、言三域再探 
    3.1 “求之不得”语义演变阶段与行、知、言三域的对应关系 
    “行域”指行为和行状的概念域。语词的典型行域用法表达现实的、已然的行为和行状,客观性强,如“求之不得”第一阶段的用法。 
    “知域”指知识和认识的概念域。可以细分为两个分支:一是逻辑推理的领域,二是主观认识的领域。二者本质上都是人的主观认识,区别在于前者基于理性,后者基于感性。前者是根据自身的直接经验和/或他人的间接经验,运用归纳、演绎、回溯等推理方法推导出来的认识;后者是主体内心生发出来的情感。前者的推导过程是从前提推出结论,前提的客观性强,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根据同样的前提,不同的人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后者不凸显前提,只强调结论,即人的主观情感,这种情感的来源只归结于人的内心,而不是客观的前提条件,因而主观性强。 
    “求之不得”第二阶段用法属于逻辑推理的领域,例(16)-(18)都使用了归纳推理。如例(18)中的情态副词“往往”能够表明,“好事求之不得”这一结论是根据以往的诸多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求之不得”第三阶段用法属于主观认识的领域,其功能主要是“传情”。从例(22)-(27)可以看出,句中没有逻辑推理的痕迹,使用“求之不得”主要是为了表现对“之”所指代的事态的渴望。逻辑推理的结论具有主观性,但结论和前提紧密相连,而前提往往是客观的,因此逻辑推理的领域适合充当语义演变由客观向主观过渡的中间阶段。作为“知域”的第二分支的主观认识的领域专指主观性更高的一类认识。在例(22)-(27)中,小句①和小句②之间不是前提和结论的关系,小句②所传递的强烈的情感直接来源于相关主体(主要指句子主语或言者主语),而不是从某个客观的前提中生发出来的,因而主观性更强。 
    “言域”指言语行为的领域。“求之不得”第四阶段用法行使的主要是“接受”的言语行为。赵元任(2005/1968:50-51)富有创见地提出了主语作为问,谓语作为答,融合为一句的三阶段:1)两人对话;2)自问自答;3)把问和答合成一个整句,中间没有停顿。例如: 
    1)饭啊?还没得呐。饭呐?都吃完了。 
    2)饭啊,还没得呐。饭呐,都吃完了。 
    3)饭 还没得呐。饭 都吃完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