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读罗朝猛的《亲历日本教育》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未知 曹书德 参加讨论

    对日本教育的猜测大错特错了
    ——读罗朝猛的《亲历日本教育》
    看过许多介绍国外教育的文章和专著,它们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用各种比较的方法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有的著述似乎就是专为发泄对现实教育的不满,博人眼球,以我们的低下和落后反衬人家的高明与先进,让关注中国教育的读者常常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我们的教育肯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社会各界莫衷一是,家长对学校多有抱怨,老师在慨叹家庭教育缺失,学者从机制、文化方面找弊端,官员对师德教风颇有微词。大家都在各说各的话,很少有人心平气和地从自身角度思考:我应该为改变教育做点什么?
    笔者最初以为罗朝猛的新著《亲历日本教育:一位留日教师的点墨走笔》(福建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亲历日本教育》)也是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展示日本教育的神奇——政府如何倾尽全力支持教育,教师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学生怎样享受愉快的学校生活。读完第一篇和第二篇,发现自己的猜测大错特错了。
    罗老师曾经被公派留学日本,近些年又多次赴日本中小学考察,走进了日本的学校、课堂,参与了很多的学生活动,而且近距离观察了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如果要细致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一定会生动传神,有说不尽的教育故事。但是,罗老师显然不满足于让读者看个热闹,简单得出一个日本教育真是发达的表面结论。他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各项教育制度和法规的制定、改革动因、形成过程以及在学校的落实情况等来观照日本的教育。他看学校、教师和学生看得极其细微,并以教师、学生的行为表现反观教育法规的得失。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以“宏观细微”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来概括我对此书的第一印象。
    宏观地看,看法规是怎样制定的;细微地察,察看这些法规是怎样实施的。《亲历日本教育》前六篇以宏大的视野,叙述了《教育基本法》《教育职员资格证法》等众多法规产生的背景,以及媒体的讨论、全社会的实施过程。作者以客观的叙述,全方位地展示了日本教育近70年的发展历程。如果读者是教育行政官员,会从中看到法规应该如何出台、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如果读者是校长,能从中看到自己在什么范围行使管理权;如果读者是教师,会从中看到自己应该接受哪些评价,可以享受何种权益。比如困扰我们学校管理者多年的学生伤害问题,在第四篇《日本德育与安全健康教育》中就有详尽的介绍,日本社会配合学校划清了各种责任界限,这样就确保学校和教师能放心让学生参与体育、野营、远足以及有一定风险的社会活动。阅读这一部分,我们的教育行政人员、家长、教师都可以从中获得启示,都会思考自身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相互指责和抱怨,形成学校深怕孩子运动,而社会却责怪学校不开展体育活动的怪圈。
    此书尽管题为“亲历教育”,但笔者认为,它的内涵远远大于“亲身经历学校生活”。书中介绍《基本教育法》中增加了“爱国心”,起初受到某些人的反对,最终仍然获得颁布实施,这与日本战后政策走向有什么关系?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书中还呈现了有关教师兼职处罚、每周六日制讨论、教师定期流动、评课从聚焦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等等内容,从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相关群体反复讨论的过程。书的最后一篇《留学与游历日本随笔》看似平淡地记叙趣闻轶事,但也从更开阔的层面观照了日本的公民教育。作者对日本的教育很少直接表达态度,而是以客观叙述的笔法让读者感受到了真实的日本教育。通过罗老师这份平和的表达,留给读者的是更多的思考与深邃的见识。(作者:曹书德,系北京市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23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