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的人文传统与西方的人文主义 我们必须从我们时代的精神出发,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点作出更为客观的概括。 不同的文化,都首先要回答一个人从哪里来,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神为本,人具有什么价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等。在这个问题上,中西文化在发展过程,就显示出不同思想的回答。 中国古代人文传统与西方的以“神”或“上帝”为本是不同的。中国古代由于没有像西方基督教那样的宗教,“神”没有位置,于是高度肯定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者,天地之心也。”[21]“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22]这些古代典籍所肯定的是天道与人道的契合,即所谓的“天人合一”。《周易》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其时。”[23]《庄子》也说:“万物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4]这里所说的天地也就是自然,人是与自然并生,或者说人是从自然中来的,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的。进一步说,人不是神创造的,人无需以神为本。中国人的头脑中没有那种超越感觉的彼岸世界,避免了中国文化走向基督教式的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著名专家钱穆说:“西方人常把‘天命’与‘人生’划分为二……所以西方文化显然需要另有天命的宗教信仰,来作为他们讨论人生的前提。而中国文化,既认为‘天命’与‘人生’同归一贯,并不再有分别,所以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亦不再需要有像西方古代人的宗教信仰”(钱穆 93)。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对于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回答是:人从自然中来,人与天地万物并生。当然,天地、万物也有神性,但这神性是人封的,认为它有,它就有,认为它无,他的无。人性与神性是合一的。 既然人是从自然中来的,那么人文的起点就是自然。中国古代思想认为,人的人文法则是从效仿天地自然中获得的。《周易·系辞下》论述八卦的制作过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25]这里虽然是在说明八卦的制作过程,但我们可以从中体悟到人类的文明,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对天地自然的效仿。其实《老子》也说明了这一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说的“道”就是天文-人文法则,终是效法自然而来的。 既然人文的起点是自然,并且是效法自然而来,是极其庄重的事情,那么人和人文是就有极大的价值的。虽然,在中华古籍中,并不特别强调个人的价值,但对群体的人、社会的人则极为看重,认为人与天地并立,是三才之一。《礼记·礼运》:“人者,天地之心也。”董仲舒更强调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26]作为与天地对应宝贵的人“贵”在何处呢?或者说人与人文价值何在呢?《周易》的“贲卦”的《彖传》中写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成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是讲观察自然以知道四季变化的规律,这指明了“天文”的价值;“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则是讲观察“人文”从而教化天下,促成天下按照人文的法则得到良好的治理。人道和人文的意义是巨大的宝贵的。 既然人文有如此大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儒家思想的意义在这里就显示出它的意义。孔子提出了“仁”,孔子用“爱人”来解释“仁”,用“亲亲”来解释“仁”,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用“克己复礼”来解释仁。[27]这就回答了中国古代文化处理对待人之道。在“爱人”这个前提下,进一步衍化出“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与人关系的人伦原则,这五种人伦关系被称为“五达道”,是很重要的,这里包含人对人的亲爱、人对人的尊重。到了孟子那里,把“仁”的理论又发展了一步,提出了“民本”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8]所以按照中国古代文化无法接受西方的“人与人之间是豺狼”的理论,也就很自然的了。应该说,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从“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种爱人、亲人、尊重人开始,后来打上了慈、孝、义、悌、友、恭、敬等伦理的烙印。中国古代诗歌的有所谓思乡、亲情、隐逸、咏史四大主题,都是从中国特有的人文传统延伸出来的。没有充满人伦的乡村以及人与人的相互依靠,如何会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之感慨?没有内部家庭充满人伦亲密关系的组织,如何会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咏叹?没有人伦感极强的故乡的诗意在,士人们又如何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隐逸的回归?没有故园土地和先人的牵挂所怀有的亲切之感,又如何死后也要落叶归根,而咏叹“葬骨九原江上月,思家百口垅头云”(吴伟业)?没有人伦关系的人文精神所形成的历史血脉,怎会有“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洪昇)的感叹?总的说这都是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人文精神存在于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协作以获取物质生存的土壤中,与商业文明中那种只讲利润的原则是不同的,因此中国文学的主题与西方文学的主题也就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