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福柯社会空间“异托邦”思想研究(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化与诗学》 张锦 参加讨论

    描述“异托邦”的第二个原理是:“在其历史过程中,一个社会可以造就出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的异位,并以不同的方式来运作”(24)。如果说第一个原理从空间角度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单一文化内部都有异托邦,那么第二个原理则是描述时间中,社会内部一个“异托邦”的不同历史运作状态。对于历史性来说,这里重要的是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的“异托邦”以何种不同的方式来运作。这也构成了一种时间批判与分析的维度。福柯说:“实际上,在社会中每一种异位都有某种精确的和特殊的运作,同样的异位会有一种或另一种运作,这依赖于它在其中发现了异位的文化之同步性”(24)。在一个社会中,不仅不同的“异托邦”有不同的特殊功能和运作方式,而且同一个“异托邦”随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也会有不同的功能和运作方式。“异托邦”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要说明的正是在文化的变迁中“异托邦”的变型问题。福柯用墓地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实际上,墓地一直存在于西方文化中,但它也经历了根本性的转变。”(24) “墓地”作为一个词、一个概念,作为一种空间一直存在于西方文化中,但以“墓地”为命名而联系到的人的身体、人的生死价值却经历着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是同一位所的文化迁移,这就是空间的非空间性,这也类似于德勒兹的“游牧”空间概念。所以当我们问同一“空间”概念和场所在历史中还是同一的吗,是同质的吗时,只有用 “异托邦”才能描述这既是同一场所又不是同一场所的考古学问题,同时也才能避免思想史的同质性书写。“墓地”经历了这样的变迁:“到18世纪末时,墓地被置于一个城市的心脏地带,紧挨着教堂。墓地中有完整的等级体制存在……这种坐落在教堂这一神圣空间里的墓地,在现代文明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我们可以不那么严格地说,它就出现在文明具有‘无神论’色彩时,这时西方文明开创了对死亡的崇拜”(24)。一直到18世纪末,墓地作为一种身体能够实现“复活”(resurrection)的场所始终联系着教堂,并且处于城市的核心。这时基督教文化对身体、死亡和墓地具有决定性意义。由于死亡是一种重生和再生,人们不但不惧怕死亡,并且将之放在核心的位置。与之相联系的是基督教的“复活”观念。而且在墓地中有完整的等级制,那些都是复活的凭证,也是生存的象征。然而,在现代文明中,曾经与圣地相联系的墓地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状态。墓地被放到城市的边缘,不可视的地带。福柯说这种变化发生在“无神论”和“死亡崇拜”的时代,也即我们的时代。无神论使得墓地不再与教堂相联系这一点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死亡崇拜”却使得我们不再想看见墓地,将之边缘化呢? “从根本上说很自然,当人们真的相信身体的复活和灵魂的不道德时,他们是不会重视尸骨的。相反,当人们不再确信有灵魂或身体会重新获得生命的那一刻,人们也许必然会高度关注这些尸骨,它们最终就是我们在世上和言语中存在的惟一痕迹”(24)。墓地位置的变化不是自然的,影响它的是一系列的社会和文化观念的变化。所以,墓地位置的变化反过来又可以反映和意指这种变化,这就是为何它是“异托邦”。在传统基督教作为普遍意识的情况下,当肉体可以再生的观念指导人们时,灵魂的不道德是要拯救的对象,而身体还可以复活,所以人们不会重视尸体。但是,当一切告诉我们“人之死”时,当理念、观念与知识以“人之死”为前提,当社会领域的意识是灵魂和身体不会有重生的机会时,人们能确证曾经存在的唯一痕迹就是尸骨,所以那个小匣子对每个人曾经存在做了最后并且永恒的说明。尸骨成为人们在世,在言语中存在的唯一印迹,而这又是与资本主义文化的进一步实践相关的。这种相关性首先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从19世纪开始,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一小块地方,一个匣子,这就是对个人存在的最终保存。与此同时,墓地为何会因与“死亡崇拜”——对人的存在的最后敬意相联系但却被移至城市边缘了呢?因为恐惧死亡。对死亡尊重说明了死亡意识的出现,同时也说明了对死亡的恐惧,人们不仅不想看到死亡,死亡成为禁忌,人们也不想想到死亡。所以墓地不会再在城市中心,而且现在由于死亡与疾病相联系,如果墓地和死亡发生在教堂,发生在城市中心,那么疾病和死亡就会伤及周边的人,所以墓地被迁移了。
    描述“异托邦”的第三个原理是:“异位有能力在一个真实的场所并置几个本身无法比较的位所”(25)。这个“异托邦”原理要说明的是在一个空间内并置了几个异质空间的问题。这种“异托邦”强调了一般场所没有表征和反映出来的文化空间的层面,具体来说就是:并置与叠加。这个意义上的异位重在强调异位的象征性与模拟性。也就是说它们构成有效的象征符号系统,重构人们对世界的想象与对象化过程。福柯说这种异位的典型代表就是剧院、电影院和花园:“以矛盾对立方式出现的这些异位最古老的例子莫过于花园了。我们应该记住,在东方,花园作为一个迄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令人惊叹的创造,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据说带有复杂的叠加意义……地毯最初就是各种花园图形的模仿复制。所以花园就是一种地毯,整个世界在其中实现了某种象征性的完善,因此地毯是在空间中移位的花园,而花园就是世界最小的部分,同时也就是整个世界”(25)。这种异托邦叠加的正是各个有形空间,各种人类的空间被汇聚于一个并置符号的集合位所即花园或地毯之中。这个花园或者地毯以模拟世界的方式在一个狭小的地方重构了世界,因而在这个局部化的空间,一种整体世界各不相同的空间同时出现在一起,人们看见它就像看到了世界的整体,人们通过这个空间好像感到自己站在了世界的整体之上和外面,这个小小的异托邦反映了所有的空间,并置它们,并在想象和真实的意义上命名它们。这也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愿望,即求索和制造一个世界全景,人类希望自己像上帝一样再造和模仿一个真实的上帝创造的世界,并能在这个空间亲眼目睹上帝的世界且站在它的外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