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这座遗址的发现,有可能重新改写华夏文明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0-11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这座遗址的发现,
    有可能重新改写华夏文明史
    安锁堂
    
    安锁堂在村里采访
    推荐人:崔培
    推荐理由:《榆林日报》2015年11月1日发表的《府谷寨山发现大型龙文石城遗址》一文,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等数百家中省市新闻媒体或转载,或派记者采访。对此,《榆林日报》通讯员安锁堂与同事们再次深入石城遗址进行考察,以便让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遗址的发现和挖掘过程。以下为安锁堂对此次考察记录的“陕北寨山石城遗址记”,本文被收录进由梁衡先生主编的《中华版图柏》一书中,现特此刊发,以飨书友。
    



    寨山石城遗址位于府谷县西南约七十里处的一座大山上,占地面积约一百万平方米,北临石马川,东临绿川沟,西为深堰石渠,三面环水,南据墕口。整座山气势宏伟而又较缓冲,略呈南高北低势。石城顺山形而筑,呈不规则四边形状。临河山巅有古寨,上有庙宇,远远望去,挺拔巍峻。山中虽沉睡着4500多年前的一座大型石城遗址,却一直未被发现。究其原因,一是春秋以后,此地逐渐变得寒冷,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宜人居,族群整体南迁;二是地处边陲,连年战乱,此城长期无人居住,变为荒城,经年累月,石城逐渐为风沙所掩埋;三是明代中期虽有少量人口迁入、耕作,但村民们在劳作之余,除把裸露的部分石城墙之石块不时搬回盖作窝棚、砌墙外,没有发现其历史文化价值,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文物普查都没能发现此为大型石城遗址。
    
    发掘现场
    2015年10月中旬,安锁堂受邀赴田家寨镇考察全镇民俗文化。10月13日,他在镇村干部陪同下,本欲考察寨山古寨,可远观古寨巍峨,建于海拔1300多米之巅峰,其下一道坡坬上尽为杏树,霜后杏叶尽染,红得惹眼。于是,弃车徒步从绿川沟朝着杏树坡往上登,虽累得气喘,但景色宜人。过了杏林,再往上登,眼前凸现一隆起的石堆,呈伞状,瓦砾堆积。站到高处往下看,隆梁虽被野草覆盖,地呈绿黛,但绿茵中铺着石块,左方从沟底一直上来,猛一看,仿佛一群羊子从沟底窜上来,低头吃草。奇怪的是,地下有各种陶片,绳纹居多。此时,他脑海里闪现出“遗址”二字,但还没有石城的概念。
    
    沿着隆起的土梁折而向右走几十米,他捡到一柄红色石斧形的石头,约三十多公分长,拿到手中把玩。一会儿又捡到一个格纹尖底瓶,已残。这时,出现一道宽约二丈的沟渠,隔沟渠望过去,看到一塄石垒墙的截面。“城墙”?他脑海里闪出这两个字并疑问着。
    
    
    于是,他们把捡到的疑似石斧、尖底瓶以及一些陶片堆放在半坡一处草丛土台上,由北向东南方向寻查。断断续续,时而发现一些石垒的墙面。继续寻找,在东南方发现了大工程。在临崖的半坡处有石梁,虽被黄土荒草掩埋,但地面平铺一层石料,很有规律,于是拿小镐刨,果然现出齐齐的石垒墙壁,全是自然石块垒砌,毫无凿刻痕迹,确是古城墙无疑。细观察,此处城墙建筑奇特,墙宽约一丈许,隔着小渠,渠那面明显也是城墙,有两丈多高,而向上看,左右两道石梁又直通向山,形成“井”字形建筑。再细心观察,通向山的石墙处有半月形建筑,于是判断,此处也许是城门洞之类的建筑,为先民们出城渔猎或采集的通道。站在此处向北望,脚下石墙明显与远处裸露出的石梁在一条线上;向南望,又与小渠对面的石墙截面为一条线,形断意不断。于是,一座大型远古石城的概念在他脑海中初步形成。
    
    继续沿石梁向南观察,因被黄土掩埋深厚,石梁时有时无,时隐时现,一直走到正南方,见山梁上矗立着一座烽火台一样的土墩。土墩右侧有土圪塄,细心观察,近百米一道土梁中间“凸”出一块,状若“马面”,于是用镐刨约一米,果然现出石墙,断定为马面无疑。至此,此山掩埋着一座大型远古石城的观点在他脑海里已经形成。
    此后连续几天去石城考察,一是估量面积,二是判断年代。满山遍地是陶片,他们顺手捡回几百张陶片,有红陶、白陶、黑陶、灰陶,灰陶最多,红陶次之。红陶有细泥红和夹砂红两种,灰陶主要是黏土,也有掺加沙粒的。纹饰主要有绳纹、蓝纹、方格纹、条纹,可辨器形主要有杯、罐、甑、瓶、尖底瓶、敞口浅底盆、四口瓶等。捡到的陶片中,有部分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大量是龙山文化早期的遗存。自然,同行者中也捡到一部分石斧、纺轮、石刀、石镰。于是他们判断,早在仰韶文化晚期,这里就有先民生存,龙山文化早期,此城内最少繁衍生息着上万人口。至于石城是仰韶时期还是龙山时期所筑,有待于地下考古发掘,以实物断定,但最晚在龙山文化早期已有此城。他们将此发现报告给县镇两级政府,引起县镇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实地勘察后,立即联系上级文物考古部门来寨山实地考察,陕西省考古院派驻石峁考古队队长邵晶一行五人在此考察两天,对大型龙文石城遗址进行徒步踏勘、陶片研究和实地测量,认定这是继石峁遗址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建议最低要放到与石峁遗址同一高度去看待。最近,省文物考古院又派五位专家来寨山考察三天,正在编写考察报告,初步打算争取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开发项目进行开发。
    截至目前,考古界普遍认为中华文明发源地在中原地区,寨山石城遗址的发现、挖掘,有可能重新改写华夏文明史。
    
    
    
    
    中国北方寨山史前石城遗址群-榆林电视台报道
    
    ——摘自梁衡《中华版图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