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风云一代英豪的诞生 推荐人:崔培 推荐理由:《王震传》一书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及照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王震上将的戎马一生。他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本书详细地记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的过程,全书真实感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名将的光辉一生。 公元1908年4月11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一日),湖南省浏阳县北盛仓乡马跪桥村的佃农王富成的长房儿媳董其谱,生下一个男孩。祖母高婆婆取“盘古开天”、“开门见喜”中“开”的寓意,为其起乳名“开伢子”。王富成喜得长孙,虽然不可能像富贵人家那样隆重庆贺一番,但是佃户家添丁,毕竟是一种兴旺的象征,因此,全家人都十分高兴。这个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就是日后叱咤风云的一代英豪,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王震。 王震的出生地马跪桥,西距省城长沙一百多里,东南距浏阳县城五十多里,北靠捞刀河,与南面的浏阳河遥相呼应;层峦叠嶂的大围山就像一道绿色屏障屹立在东方。小而言之,马跪桥北面几里路是北盛镇和捞刀河渡口;西南约二里是团山,山上有个赵公庙,是为纪念赵子龙而建,北盛镇的洋学堂光裕小学就设在庙中;南面二里余是狮形山,上面有供奉天符大帝的大菩萨庙,一个乡下私塾教师就在庙中开课。童年的王震就生活在这些青山绿水之间,这方山水以其独特的灵性滋润过王震的思想、感情与性格。 王震的祖上原住乌龙乡押口村,由于水灾,祖父王富成20岁那年带着全家老小逃荒到北盛仓乡马跪桥村,成为租种团防局土地的佃户。“王富成”是王震祖父的大名,但却很少有人这样叫他,而小名“济运”,却是人们称呼他一辈子的名字。上了年纪之后,济运老汉就被乡亲们尊称为“运佬子”。运佬子一家三代起早贪黑在租来的80亩稻田上辛勤劳作。遇上好年景,缴清田租,全家人还可以勉强糊口;但遇水旱天灾,则缴不起租子,更无剩米下锅,只有以野菜充饥了。因为家里穷,养不起骡马等大牲口,家中只有一头小水牛犊。这头小水牛犊成了全家人的宝贝。运佬子正直、勤劳,性格倔强。他把摆脱贫困的希望寄托在长孙身上,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也要送长孙去上学。祖母高婆婆聪慧豁达,特别钟爱长孙,总是悄悄地在王震的饭碗里米饭下面放一个熟鸡蛋。王震最初用过的学名“王余开”,凝聚着祖母对长孙早成大器的期盼。后来,王震又为自己起了个“王正林”的名字;1929年改名“王震”,并沿用终身。 王震的父亲叫王贵财,敦厚老实,躬身力田。后来,受儿子的影响,先是参加农会,1930年10月又参加了红军,成为红军中的一名炊事员,转战到江西万载,1934年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了。母亲董其谱,俊秀的脸颊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宽厚的嘴唇。王震长相酷似其母。母亲过人的胆识和慈善温和的性格,赋予王震一生宽以待人的品德。 王震的外祖父叫董香桃,家住马跪桥村东头。外祖父疼爱王震,王震也特别喜欢外祖父。后来,王震曾回忆说,在他的一生中,外祖父对他的影响最大。年轻的时候,外祖父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军,习过武,读过私塾,知道不少古今故事。所以,他常常给童年的王震讲故事,像金田起义,像绿林好汉,像近代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等。这样,在王震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就埋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种子。不仅如此,王震的性格也很像外公,连家里人都说王震三分是王家的人、七分是董家的人。可以说,外祖父对王震思想、感情及性格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具体图书信息请点击页面右上角图书链接处查看。 责任编辑|崔培 注明: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文章下方的评论框里留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