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论 清词复兴,对两宋词既有继承,又有诸多的开拓创新,形成别具特色的清词之美,具有构成一代文学经典的内在美质。但总体而论,清词的经典化程度还不够充分。在清词经典化的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需要加以注意的: (一)清人对本朝创作进行了若干尝试性的建构工作,但这一建构整体上尚处于初始的状态,其经典化建构效果不够显著,而且,清人的这种尝试与努力也没有得到学界的应有关注。对于今天的研究者而言,需要对清人所做的经典化工作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发掘清人对本朝创作经典的看法,进而将清人的清词经典化意见有效地融入当今的清词研究中。 (二)在清词的经典化研究中,应摆脱固有文学观念、学术思想的束缚。如果带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有色眼镜,心存“宋后无词”的芥蒂,或者认为清词之胜仅是数量上的超越,以及认为清代词学不让两宋,而创作难以望其项背,就难以深入而有效地审视清词。应以一种中肯、通脱、包容、开放,欣赏异质之美的观念,去发掘、阐释清词的美质。另外,在清词的研究格局上,应扭转偏重清代词学,忽视清词创作的倾向。 (三)也应注意到清词研究已取得的长足进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清词研究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文献整理上,一代总集《全清词》的编纂在有序地进行着,《全清词》顺康卷、顺康卷补编、雍乾卷已陆续出版。清词别集、清词选本、清代词话、清人论词诗词、清代词集评点、清词别集序跋等,也逐渐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相关的文献整理与研究也陆续面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文献整理、理论阐释与清词文本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清词经典会有更为清晰多元的体认。 注释: ①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6页。 ②蒋寅:《清代文学论稿》,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3、6页。 ③叶恭绰:《全清词钞序》,叶恭绰编:《全清词钞》,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页。 ④龙榆生辑录:《彊村校词图题咏》,第1—2页,朱祖谋:《彊村遗书》本,1933年。 ⑤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3,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826页。 ⑥杜诏:《弹指词序》,张秉戍:《弹指词笺注》,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545页。 ⑦陈维崧:《妇人集》,上海:大东书局,1932年,第9页。 ⑧严迪昌:《清词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4页。 ⑨严迪昌:《清词史》,第9页。 ⑩如郑燮的论诗词《贺新郎》(诗法谁为准、经世文章要)二首,查礼称其词“别有意趣”(查礼:《铜鼓书堂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1485页),盖指此类之作;王鹏运的论词词《沁园春》(词汝来前、词告主人)二首,叶恭绰评曰“奇情壮采”(叶恭绰:《广箧中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132页),不仅体现了题材的扩大,在创作手法与构思上也迥异前人。 (11)谭献:《箧中词》今集2,光绪八年刻本,第1页b。 (1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3,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832页。 (13)需要说明的是,晏殊词中也具有哲理的意味,不过这似乎主要是后人总结出来的,就其本人而言,还并不具有哲理的自觉。至于宋代其他人,大多也是如此。而清代的哲理词,是胸怀、学问和哲理的结合,最主要的是一种自觉的现象。 (14)缪钺:《论张惠言〈水调歌头〉五首及其相关诸问题》,《四川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15)关于王国维的哲理词,请参见缪钺《王静安诗词述评》,《冰茧庵丛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周策纵:《论王国维人间词》,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72年。 (16)清词对于唐宋的超越,学术界已有不少讨论,参见钱仲联:《全清词序》(《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饶宗颐:《论清词在词史上之地位》(《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年)、严迪昌:《清词史·绪论》(严迪昌:《清词史》)、张宏生:《清词在词史上的新创与发展》(张宏生:《清词探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等。 (17)陈维崧等:《今词苑》卷首,康熙十年南磵山房刻本。 (18)顾贞观:《与栩园论词书》,参见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13页。 (19)李渔:《耐歌词自序》,《李渔全集》第2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77页。 (20)《珂雪词》中次韵唱和之作凡38首。其中和苏轼、辛弃疾、吴文英、张炎等人词韵者8首,可见其词学取向;和今人词30首,其中王士禛7首、陈维崧7首、朱彝尊6首,这里面当然有词人交往等因素存在,但也体现了他对当时词坛重要作家作品的甄选。 (21)曹禾等:《珂雪词话》卷3,朱崇才编纂:《词话丛编续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78页。 (22)谭献:《箧中词》今集2,第8页a。 (23)陈廷焯:《词坛丛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732页。 (24)(25)陈廷焯:《词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996、401页。 (26)夏敬观:《蕙风词话诠评》,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4585页。 (27)况周颐:《蕙风词话》卷2,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4453页。 (28)据清词选本统计,其中选录己作者有30余种。 (29)彭孙遹:《延露词》卷1,康熙三年留松阁刻本。 (30)王国维:《苕华词自序》,《王国维先生三种》,台北:国民出版社,1954年,第95页;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8页。 (31)参见张宏生:《晚清词坛的自我经典化》,《文艺研究》2012年第1期。 (32)清人编选词选150余种,其中清人选清词60余种,通代词选选录清词者30余种。 (33)李一氓:《一氓题跋》,北京:三联书店,1981年,第191页。 (34)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46页。 (35)施蛰存:《历代词选集叙录》,《词学》第6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23页。 (36)严迪昌:《清词史》,第534页。 (37)参见沙先一:《选本批评与清代词史之建构……论谭献〈箧中词〉的选词学意义》,《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 (38)参见谭新红:《清词话考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8页。 (39)唐宋名家在《词话丛编》中被提及的次数,参见朱崇才:《词话学》第9章,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清代词家在《词话丛编》出现的次数,参见《词话丛编·索引》,我们也做了精细的统计,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列出。 (40)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12,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472页。 (41)陈廷焯:《词坛丛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728—3729页。 (42)谭献:《复堂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4013页。 (43)王国维:《人间词话》,第13页。 (44)况周颐:《蕙风词话》卷5,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4520页。 (45)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2,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2590页。 (4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4,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864页。 (47)曹禾等:《珂雪词话》卷2,朱崇才编纂:《词话丛编续编》,第168页。 (48)宋琬:《二乡亭词》二卷本卷下,康熙十二年至十七年间刻本,第22页a。 (49)董元恺:《苍梧词》卷3,康熙二十六年刻本,第6页a。 (50)曹禾等:《珂雪词话》卷2,朱崇才编纂:《词话丛编续编》,第160页。 (5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1826页。 (52)厉鹗:《樊榭山房集》卷7,四部丛刊本,第73页下。 (53)参见沙先一:《论词绝句与清词的经典化》,《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54)谭献:《箧中词》今集续1,第2页b。 (55)程千帆:《古诗考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5页。 (56)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统计只是在词题上反映出来的,事实上,还有不少次韵之作,并不特别标出,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谈到唱和、次韵诸问题,从统计数字上看,都有相似的情形,不再一一说明。 (57)《全清词·顺康卷》,第9册,第5297页。 (58)孙尔准:《泰云堂集》诗集卷4,《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495册,第556页。 (59)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6,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927页。 (60)参见张宏生:《咏物:朱彝尊与乾隆词坛——从〈茶烟阁体物集〉到〈和茶烟阁体物词〉》,《兰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61)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7,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415页。 (62)陈廷焯:《词则》,第993页。 (63)陈廷焯:《词则》,第1090页。 (64)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卷1,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4667页。 (65)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11,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458页。 (66)《全清词·雍乾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册,第6676页。 (67)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4,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848页。 (68)谭献:《箧中词》今集2,第21页a。 (69)陈澧:《忆江南馆词》,陈乃乾辑:《清名家词》,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本,第9册,第11—12页。 (70)厉鹗、陈澧的《百字令》,均被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钱仲联《清词三百首》等选录,说明唱和与模拟对作品的经典化的效果,得到诸多选家的认同。 (71)关于填词图的研究,参看夏志颖:《论“填词图”及其词学史意义》,《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毛文芳《长鬣飘萧,云鬟窈窕:陈维崧〈迦陵填词图〉题咏》也有细致研究,文载氏著:《图成行乐:明清文人画像题咏析论》,台北:学生书局,2008年。 (72)闵丰:《清初清词选本考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46页。 (73)纳兰性德的自度曲,雍乾词坛使用的比较少,《玉连环影》仅被使用3次。不过,随着纳兰在嘉道以后词坛影响力的扩大,其自度曲也被词坛创作广泛接受。《玉连环影》一调,袁通、顾春、姚燮、龚自珍、胡薇元、李叔同、曾习经等都曾使用过;《青衫湿遍》在晚清更是成为悼亡之作的经典词调,周之琦、王拯、王鹏运、况周颐、徐珂等,在抒写此类主题时,都曾自觉地选用这一词调,从而构成了一个悼亡的经典系列。 (74)叶恭绰《广箧中词》虽然编于民国年间,但其编选体例等则是自觉继承了《箧中词》,所以可将这两部词选作为旧时代清词选本的典范来看。《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编选虽始于1930年代,但于1956年出版。 (75)这或者是因为,《箧中词》和《广箧中词》的编者不认为陈子龙是清代人,所以没有选录。 (76)《荆溪词初集》选录陈维崧的词最多,达109首,因此,选录《贺新郎·纤夫词》似乎并没有着意强调的用意。 (77)徐珂:《清代词学概论》,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第1页。 (78)Stephen Owen, ed. and trans.,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s to 1911, New York and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1996. (79)徐釚:《词苑丛谈》卷5,朱崇才编纂:《词话丛编续编》,第363页。 (80)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914页。 (81)谭献:《箧中词》今集1,第21页a。 (82)王国维:《人间词话》,第75页。 (83)王国维:《人间词话》,第22、70页。 (84)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02页。 (85)胡适:《词选》,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第3、5页。 (86)董乃斌:《论文学史范型的新变》,《文学遗产》2000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