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十分幸运地发生、发展在一个现代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的中国文学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20世纪中国文学借助现代传播得以飞速发展,现代传播更...
身份(identity)是后殖民批评家用来描述自我和“他者”属性的术语。赛义德认为,“人类身份不是自然形成的,稳定不变的,而是人为建构的,有时甚至是凭空生造的”。斯图亚特·霍...
《中国图书评论》把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事实上,获奥斯卡金奖的影片有85%是来自名著改编的。在中国,将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也不是近些年才有的...
今年9月9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正在央视热播的由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上海中船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的18集电视连续...
在中国当代先锋文艺思潮的演进中,电影与文学比起来,有着某种相对的“滞后性”。当某种新的思想观念或美学追求在文学中确立起来之后,甚至是已经成为新的话语权力之后,相似...
回首新中国电影走过的坎坷历程,会发现追随着电影发展的脚步,一代代的女性导演以她们的大胆、执著、睿智,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电影和世界电影的接轨,做出了令人瞩目的...
一 当我们试图深入影视艺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和批评的时候,我们首先会遇到它的文化属性问题。因为艺术是文化的特定表现,它“双重地归属于文化:一方面,作为文化所产生的...
张艺谋的电影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的范畴,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构成部分。他在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为中国电影的人物长廊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张艺谋...
2006年春节到来之际,中国影视界出现了一幢引人注目的“大事”。80集古装电视剧《武林外传》(下文简称《武》剧)在央视八套播出,创造了9.7%的高收视率,大结局在除夕晚上PK春晚...
看过电视剧《草原春来早》,大有获益,令人感慨——谁给草原带来了春天?历史为什么是这样走过来的?这部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与有关单位联合制作的电视剧,在纪念内蒙古自治...
姜文无疑是中国电影界中最具话题的人物之一。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他身上一直被贴着诸如“异类矛盾天才”的标签。此次七年磨一剑之作《太阳照常升起》,从开...
时下古典文学著作的影视剧改编十分盛行,从几年前红红火火的《红楼梦》、《西游记》,到几个月前刚刚播完炒得火热的《三国演义》,这些确都令人耳目一新,感受到影视剧中一种...
不同文化之间,由于审美主体的不同,很难避免误读的出现。无论古今中外,文学史几乎就是一部误读史。误读大致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审美主体由于不理解产生的误读(misunderstandin...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为电视剧《狼毒花》召开研讨会 电视连续剧《狼毒花》正在全国热播之际,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为该剧举行了艺术研讨会。来自军内外的20余位文艺评论家及主创参...
侯孝贤识小 文:颜桥 出处:新京报 2007年4月 要写这本《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记录》,着实让我犹豫了半天,关于侯氏风格、长镜头美学等等,不知道已被多少侯氏发烧友谈及,它...
起步于2002年的中式大片虽已五岁,但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同类国际电影相比无疑还极稚嫩。我说的中式大片或中国式大片是指由中国大陆电影公司制作及导演执导的以大投资、大明星阵...
文学作品既是对产生它的历史语境的一种回应,也因其参与了历史的建构本身就成为一种历史。在一种“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① 的新历史主义的语境中,绝对忠实于原著的改编即还原...
我自幼喜读历史,并无师承。读得多了,便写起与历史有关的文学与影视作品。对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可谓情有独钟。前一段时间,我把创作重点放在“五四”...
一、电影研究的两种视野:比较与跨国 1995年,威尔曼(Willemen)作出一个有趣的评论:“尽管比较文学有许多历史缺陷,但必须承认,电影方面的比较研究尚未存在。更糟的是,由于目...
从“两部片”来谈论中国电影可以说是一个老话题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西部电影”的旗号就被打起,而到近年还有杂志专门组织讨论中国西部电影,但是纵观近二十年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