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已经在文艺学学科里站住了脚,然而从审美主义立场发出的批评之声从未停过。新世纪初以来,有学者联系美国文论界“理论热”消退后的相关讨论,提醒...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论发生了三次转向,在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的两次转向中分别出现了“文化时空错位”和“社会结构错位”的问题,而第三次“技术转向”则有助于...
内容提要: 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文学观念关系密切。纯文学与杂文学观念之分辨贯穿于民国时期的文学研究,亦成为论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核心观念。纯文学与杂文学术语源自日本,分别...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的“视界融合”问题,既关涉到研究理念与价值取向,又关涉到学术方法论。在当前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为,强调通过创造性阐释与创新性转化实现中...
内容提要: 言语是文学的语言形态。言语的文学语言形态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语言形态。从根本上说前者是言语自为的,而其他活动则在于言语他为。言语自为的基本特征是非实指性...
内容提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以其彰显种族、性别和阶级三位一体的特征,在黑人女性传统、黑人女性形象、“姐妹情谊”等方面的理论建构,不但...
内容提要:俄罗斯与西方和东方、欧洲和亚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俄罗斯社会思想与历史文化领域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欧亚主义作为一个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俄国侨民界的政治思想与...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是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资源诉求相适应的理论视域,阐释学重构是中国古代文论不断获得完善和创化、逐步呈现理论自觉的重要路径...
内容提要: 《陈述的形式配置》是本维尼斯特关于陈述理论的一篇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本维尼斯特明晰地阐释了关于陈述的定义、前提、特征以及其实现的框架结构的思考,并在...
摘 要: 空间视阈下中华民族文学史观中的族属正义,是现代空间正义理论的重要论域之一。因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族属空间及其正义问题的文化认同属性,所以形成了建构上的多点布阵...
内容提要: 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批评提供了一种发生学模式。这种模式试图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与结构主义的形式分析方法进行对接与融合,...
内容提要: 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国之旅,中西方学者都聚焦于批判理论之于中国的跨语境挪用潜力。对有些西方学者来说,批判理论的欧洲中心主义值得批判性反思,而对于中国学者来...
内容提要: 詹姆逊以意识形态分析为主要方法,从断代、再现、视角、现代性话语及其研究策略等方面分析了现代性的意识形态。詹姆逊通过意识形态批判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现代性...
内容提要: 张江教授通过提出“公共阐释”,试图明确阐释的公共性,提倡生产并应用公共话语对文本进行合乎“公共理性”的阐释,对构建中国话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然而,理性...
内容提要: 钱锺书先生汇通中西,指出清代朴学与西方阐释学皆由文字训诂到文本理解,悟出理解与阐释是一“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之循环过程。本文笔者认为,刘勰《文心...
内容提要: 认识论、现代认识论与阐释学皆因人类为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而问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诸种理论的兴衰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必然性。20世纪以来,东欧卢卡奇、西欧哈贝...
内容提要: 中国文论中的体性和西方文论中的风格(style),均是产生于各自文化母体的、标示文学整体风貌的重要范畴,分别在中西文学理论批评中发挥了关键词的作用。中国文论中的...
内容提要:《民族诗坛》是抗战时期很有影响、兼具创作和研究的文学期刊。囿于研究者的文学观念,惮于杂志运行的官方背景,该杂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几乎湮没无闻。客观地...
文化关键词研究的问题意识根植于文化产生的丰富土壤。基于问题意识的视角思考作为“方法的理论”的文化关键词研究,应该站在历时与共时的坐标系上,重点考察中国文化元典和中...
一、并非是一个不容争辩的结论 什么是文学的根本特征呢?中国当代许多文学论著都这样回答说:用形象反映生活是文学的根本特征。人们认为:文学和科学的不同,不在内容,而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