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写作,缘于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感恩  2017-10-17 
     作者:明江 采访者:明江 受访者:雨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武陵山腹地、湖北西部的清江上游,这里是土家族、苗族世代集居的地方,也是巴楚文化交汇融合的地带。这里有腾...
     [访谈] 官场小说:时代症候现形  2017-10-17 
     编者按:周大新的长篇新作《曲终人在》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一个读者众多、社会反响强烈的文学创作领域--反腐小说以及官场小说。如果说反腐小说唱出了时代的主旋律,那么官场小...
     [访谈] 张怡微:世界总能找到取景框  2017-10-17 
     作者:丁杨 采访者:丁杨 受访者:张怡微 《都是遗风在醉人》里比较多写身边的人。取材是一回事,经验是另一回事。没有什么素材吃紧的问题,类似于画画的人,总能找到取景框,...
     [访谈] 吕约:让写诗回到写诗本身  2017-10-17 
     作者:张自言 采访者:张自言 受访者:吕约 编者按: 在向别人赠送诗集的时候,吕约的问题是:“你需要吗?”她笑称:“这是一个诗人的自觉。”毕竟,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不愿...
     [访谈] 城市如何塑造当代文学?  2017-10-17 
     杨扬指出: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对文学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大 城市如何塑造当代文学? 嘉宾主讲 今天讲演的关键词是城市和文学。上世纪90年代,我提出城市化进程对于当代文学的影响问...
     [访谈] 关仁山:以笔追梦  2017-10-17 
     作者:党云峰 采访者:党云峰 受访者:关仁山 200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天高地厚》(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全景式反映中国农村近30年的历史变革,到201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麦河》(改编...
     [访谈] 扬之水谈文学与文物  2017-10-17 
     扬之水又要写一本新书了。这一次,她把目光集中到了一直很喜欢的《金瓶梅》上,讨论的是她一直很关注的名物问题—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器一物”。自1999年出版《诗经名物...
     [访谈] 写作是为了独立——哈金访谈录  2017-10-17 
     【摘要】 哈金是当今美国重要的华裔作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4),现任教于波士顿大学,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笔会/福克纳奖等。受《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委托,江少川教授于...
     [访谈] “劳作!”——伊丽莎白·毕肖普访谈录  2017-10-17 
     作者:乔治·斯塔贝克 译:河西 采访者:乔治·斯塔贝克 受访者:伊丽莎白·毕肖普 冬季的黄昏阴云如晦,伊丽莎白·毕肖普一身便服--穿着一件哈佛大学的运动衫--起身欢迎面谈...
     [访谈] 白烨:评论家没有业余生活  2017-10-17 
     作者: 周怀宗 采访者: 周怀宗 受访者:白烨 “还有一个‘中国文情报告’一个‘中国文坛纪实’要做,几十本书没看,这些年前都要做完”,采访白烨的时候,他说。 每到年底,都...
     [访谈] 傅逸尘:同代作家与批评家要形成一种论战关系  2017-10-17 
     作者:周明全 采访者:周明全 受访者:傅逸尘 一、“被”文学批评 周明全:据说,你父亲曾是《艺术广角》的主编,而且家里藏书数千册,其中文学理论方面的图书占了很大比重,可...
     [访谈] 莫言与哈金对话实录:文学的故乡是开放的  2017-10-17 
     作者:王德威 莫言、哈金对话现场 采访者:王德威 受访者:莫言哈金 实录: 主持人:各位女士、各位先生,非常感谢今天光临现场!有两位重要的华裔中国作家,哈金先生以及莫言...
     [访谈] 文学研究与创作的“两栖作战”者——记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徐兆寿  2017-10-17 
     “只有坚持人民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为人民书写,为时代而歌,才可能诞生不朽的文学作品。”在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看来,这是文学创作的底线。 评论家:作家的追兵与...
     [访谈] 克里斯托旺·泰扎:以“正能量”向生活复仇  2017-10-17 
     作者:刘耿 采访者:刘耿 受访者:泰扎 巴西文学是被拉美文学遮蔽的,拉美文学是被马尔克斯·加西亚遮蔽的,“魔幻现实主义”成为压在拉美大陆上的偈语。 克里斯托旺·泰扎揭下...
     [访谈] 毕淑敏:将所思献给读者是鼓舞我前行的正能量  2017-10-17 
     中新网北京1月31日电(上官云)近日,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散文集《毕淑敏散文经典·温情疗愈系列》上市,一如既往地细腻文风吸引了不少读者关注。30日,毕淑敏接受记者邮件采访,分享...
     [访谈] 作家让-菲利普·图森:我对当代世界的关注一如既往  2017-10-17 
     作者:赵松 采访者:赵松 受访者:让-菲利普·图森 “2000 年后,我在思考一些问题,在新的世纪,我要写些什么东西,跟这个世纪相契合。我自己也在发生一些转变。我也老了,但我...
     [访谈] 毕飞宇:写作之余 我最爱“对话”  2017-10-17 
     作者:张莉 采访者:张莉 受访者:毕飞宇 有人问我,在写作之余,你最爱做的事情是什么?我回答说,对话。我所说的对话不是聊天,不是一堆人,无主题、无目标地闲扯,那个是消...
     [访谈] 发现东方与再中国化——文艺理论家王岳川访谈  2017-10-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提出了“发现东方”和“文化输出”,提出要坚持文化输出中的自主创新,使中国思想...
     [访谈] 等待戈多:失去精神关怀的荒诞 是我们的现实  2017-10-17 
     作者:于一爽 采访者:刘婷 受访者:刘慈欣 导语:《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巴比伦剧院的首演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事情了,这样一出荒诞剧也被冠以人类处境的准确预言。1991年,中...
     [访谈] 徐则臣: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个耶路撒冷  2017-10-17 
     作者:舒晋瑜 采访者:舒晋瑜 受访者:徐则臣 一部看上去貌似生僻艰涩的小说《耶路撒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被评论家誉为是70后作家迄今最具雄心的长篇作品。作者徐则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