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作家让-菲利普·图森:我对当代世界的关注一如既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滩画报 赵松 参加讨论

    作者:赵松
    采访者:赵松
    受访者:让-菲利普·图森
    “2000 年后,我在思考一些问题,在新的世纪,我要写些什么东西,跟这个世纪相契合。我自己也在发生一些转变。我也老了,但我有种欲望,去写那种更有能量的、新的东西,但我觉得不是激流的,而是电流的。”(图:写小说、拍电影、做艺术,对于图森来说从来都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它们同等重要,而且永远如此。最近这十年,他花在录像、艺术上的时间精力甚至明显多过写小说。这是他的摄影作品《爱阅读》)
    让-菲利普·图森(Jean-Philippe Toussaint)绝对可以算是中国读者的老朋友了。这位在午夜出版社出书的所谓“新新小说”的代表作家,自 1996 中国出版了他的三本小说合集《浴室·先生·照相机》之后的 2000 年起,每隔一两年就到访中国,为他的陆续出版的小说跟读者见面,或者为他的艺术计划而逗留一个月。最近,他的第七次中国行迎来了他的十卷本文集的出版。至此,他的所有著作都有了中文版。
    为了配合新书的发行,图森在两周内穿梭于北京、广州、南京的各个书店以及美术馆、大学。不过,这次,他谈得更多的并非他的写作,而是视觉艺术。他这次到访,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计划也是拍摄他的新短片《蜂蜜裙子》(来自他的小说新作《裸》的一个场景)。跟很多人一样,尽管明知图森除了写小说,还拍电影,做影像、装置,可我仍旧会习惯性地把他看作是个作家。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我会想当然地以为,即便他喜欢做那些艺术作品,也只是一个作家的爱好而已。说不定哪天他就不碰了,只写他的小说呢。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图森很明确地告诉我,写小说、拍电影、做艺术,对于他来说从来都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它们同等重要,而且永远如此。最近这十年,他花在录像、艺术上的时间精力甚至明显多过写小说。如此看来,“从法国作家——例如杜拉斯和罗伯-格里耶——文学-电影双栖的这一现代传统来说,图森对视觉艺术的追求,其中既有新小说的文脉影响,更有他自己对作家的当代角色的理解”。
    其实早在 2006 年,图森已对中国读者展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一面——上海多伦美术馆举办了他的摄影展,并放映了他的影片。也许不那么为人所知的,是他执导的影片《溜冰场》也是 2002 年上海电影节的参展影片(当时的中文片名是《情感的冲撞》)。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当代艺术展也不乏图森的身影。2008 年的广州三年展,他和他的中文版出版人陈侗合作了名为《齐达内-图森-陈侗》的装置作品。2012 年,图森受卢浮宫邀请,做了他的装置和录像个展。随后,这个展览也衍生出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大型联展“从手势到语言”(2013)。
    2013 年,图森参加了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大型联展“从手势到语言”。这是他又一个与阅读相关的装置作品
    我在南京的先锋书店的读者见面会之前采访了图森。他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多伦美术馆(当时我在那里工作,接办了他的摄影展)。这是我第五次见到他了。看上去他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个温和、高大、锐利的眼光中偶尔隐约着一丝微妙笑意的“先生”。出生于 1957 年的他,今年刚好 57 岁。
    2012 年,图森受卢浮宫的邀请,做了他的装置和录像个展《书/卢浮宫》。这是一个向书致敬的展览,“我把书看作是通向欢乐和愉悦之门,在卢浮宫这样一个古典、经典作品的展览场地里,我带来色彩带来活力的元素,就是为了表达这样一个愿望。”
    假如人们仍然习惯性地用“极简主义小说”、“叙事体的抽象画艺术”来概括这位用法语写作的比利时作家,那么在面对他自 2002 年以来创作的《做爱》、《逃跑》、《玛丽的真相》(可称为“玛丽系列”,最后一部《裸》的中文版即将出版)时,就必然会陷入茫然:这充满激情的文字、激流般变幻的叙事文体,是出自同一个让-菲利普·图森之手么?谈及这系列作品,图森在坦承变化的同时,强调“所有变化都是极自然的流变”,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觉得自己比过去写得更有激情了。事实证明,面对图森这样一位仍在创作盛年期的作家,任何整体意义的定论式标签终归都是可疑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