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刘慈欣:人工智能时代的曙光 2017-10-14
这是一本论述人工智能的书。对于人工智能,目前广为人知的定义是图灵测试,但这只能被看作一种泛泛的描述,并不是严格和精确的定义。 上溯历史,我们发现人工智能的概念与自动...
[作品评论] 叶美:向经验敞开的花园——评李浩诗集《还乡》 2017-10-14
于我,谈论李浩是困难的,也是羞愧的,并且因为我们属于同代与几乎同龄这一点,这羞愧显得尤为炽烈。同龄这个词,我是指我们都出生在1980年之后,这样一个具体的时空常常会叫人...
[作品评论] 陈华文:在考验中完成人生蜕变——读长篇小说《红雪莲》 2017-10-14
杜文娟的长篇小说《红雪莲》(刊于《红豆》杂志2017年第5期),凭借开阔的历史视野、包容的文化精神、悲天悯人的生命情怀、以小见大的创作笔法,酣畅淋漓地书写了藏汉人民共同...
[作品评论] 颜妍:知人论世与批评的抒情学 2017-10-14
饶翔最新出版的评论集名为《知人论世与自我抒情》。最初得知这个书名的时候,觉得简直没有比之更适合他的了。知人论世是饶翔的批评风格。他不是洋洋洒洒靠才华写评论的,也不...
[作品评论] 刘小兵:无违于天地与自己——读王跃文首部人生随笔集《无违》 2017-10-14
《无违》王跃文 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无违》是当代作家王跃文的最新著作,也是他的首部人生随笔集。全书共分七章,分别从个人成长、官场的人性剖析、文学创作宗旨等方面...
[作品评论] 《穿山甲丛书》诞生记 2017-10-14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服装交响曲》。《中国青年报》副总编马役军对我说:“晶岩,你这本书出得真漂亮,能不能帮我也出一本书?” 我灵机一动:对啊,小说...
[作品评论] 读蓝蓝的诗:我们对自然之物已经失去了看见和倾听的能力 2017-10-14
写诗多年以来,一直喜欢蓝蓝的诗歌,但从未有机会与她碰面,直到前不久王家新老师邀请参加人大艺术学院的毕业朗诵会,我才第一次见她。诗人和之前我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她,两者...
[作品评论] 马平川:历史与现实情境中的精神还乡——读《昌耀评传》 2017-10-14
2016《星星》诗刊年度诗歌奖日前揭晓,燎原凭借《昌耀评传》(以下简称《评传》)摘取了评论家奖,授奖词中肯定了“他独特的文化关注和阅读选择”,并称赞“在这个时代,作为一...
[作品评论] 成长小说有新意——读陈新长篇小说《镜像》 2017-10-14
陈新的长篇小说《镜像》讲的是一个青春成长的故事。小说用“镜像”两个字做题目,大概是想引导我们通过一面艺术之镜折射出来的影像,捕捉到传递自现实生活更真实、更丰富、更...
[作品评论] 袁敦卫:精神的逃离与报复的快意——重木短篇小说论 2017-10-14
没见过重木。他于2014年写的《陌生人日记本》《无人之地》,2015年写的《雨轻轻地落在城市上》《托尔斯泰先生》,2016年写的《爱是这么短》《看向深渊》《冬日边缘》《你听说过一...
[作品评论] 用真情向悲凉宣战 2017-10-14
赵兰振中篇小说《草灵》,《人民文学》2017年第5期 赵兰振的中篇小说《草灵》深邃得像一口井,清凉的井水反射出的不仅是生活,还有平凡生命的疼痛。 《草灵》里的谷米和芋头无所...
[作品评论] 郑润良:思考者重木和他的小说 2017-10-14
始于偶然的机缘,从去年下半年我开始关注90后作家也因此认识了重木,加了微信好友后有了一些交流。重木(重木是他的笔名,本名宋杰)目前在南京的一所大学读研,专业是设计学...
[作品评论] 牛玉秋:“噪音”让生命丰富——对梁志玲小说《噪音》的一种解读 2017-10-14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小让是一个文静、柔顺、内向、敏感的女孩。幼年丧母,跟着父亲和继母、弟弟一起在农村生活,靠着努力读书到中专毕业,在小镇上谋得了一份职业。她的生活本应...
[作品评论] 杨海蒂:《觅渡》,更贵在胆识 2017-10-14
犹记当年,拜读到梁衡先生《觅渡》(原标题《觅渡,觅渡,渡何处?》)时的强烈感受,摄人心魂的标题,奇思峥嵘的内容,大开大合的行文风格,如同瞿秋白先生名篇《多余的话》...
[作品评论] 陈丹玲散文集《村庄旁边的补白》:在异质化的写作中呈现清晰面孔 2017-10-14
5月28日,由铜仁市文联、市作家协会、市理论家协会、印江县委宣传部、印江县文联联合主办的陈丹玲散文集《村庄旁边的补白》研讨会在印江县木黄镇石板寨举行。云南省作协副主席...
[作品评论] 一部值得尊重的大书 2017-10-14
读完《命脉——南水北调与人类水文明》,我觉得应该给何弘和吴元成道个歉。当初何弘和我说他要写南水北调时,我觉得南水北调已经有那么多人写了,如果再多一部,未必会有太大...
[作品评论] 张家鸿:写作是灵魂的壮游 2017-10-14
《轻轻掐了她几下》,蔡天新著,万卷出版公司2017年2月出版,45.80元 蔡天新用文字营造的世界,我并不熟悉,也不亲切,总感觉他一直在突围,用脚步,也用文字。这对于长居一地的...
[作品评论] 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2017-10-14
收到《命脉——南水北调与人类水文明》那一刻,我有些意外,没想到一直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的何弘冷不丁写起了报告文学。这体现了一位文学工作者应有的社会担当和可贵的家...
[作品评论] 蓝江:诱惑的解码和编码 2017-10-14
媒体就像是数字化时代发行符号价值硬通货的金融机构,它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坐标系来保证象征交换和符号价值的流通,只有当生命、身体、欲望等被积极纳入到这个坐标系之下,才是...
[作品评论] 张莉:触摸新文学的初心 2017-10-14
读李修文的散文集《山河袈裟》(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首先会想到这是对世界怀有深情爱意的写作者。这33篇情感浓烈、动人心魄的散文,仿佛是他写给茫茫人世的信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