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郑润良:思考者重木和他的小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创作与评论》 郑润良 参加讨论


    始于偶然的机缘,从去年下半年我开始关注90后作家也因此认识了重木,加了微信好友后有了一些交流。重木(重木是他的笔名,本名宋杰)目前在南京的一所大学读研,专业是设计学。但他在朋友圈经常晒的都是一些比较高深的社科类西方理论著作,比如最近,他关注的是福柯、韦伯、维柯等人的著作。在我印象中,重木是最喜欢看这些理论著作的90后作家之一。90后作家往往都接受了相当高层次的学院教育,处身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从知识储备而言,他们比起同年龄的前几代作家应该有较大优势。当然,相对地,在社会阅历的积累方面,又有所欠缺。但同时,这又是一个活色生香的时代,像重木这样能够真正坐下来啃那些艰深的理论著作并且啃得津津有味的年轻人的确不太多了。由此,重木逐渐给了我一个“思考者”的印象,这种印象随着我对他小说作品的阅读逐渐加深巩固。
    迄今为止,我所读到的重木的作品可以分为现实风格小说与幻想小说这两类。我读到的重木的第一篇小说是《无人之地》,是一篇现实风格的小说,后来又阅读了他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等作品。重木的现实风格小说有一些共性,首先,他的这些小说都是直接关注当下年轻人的生存状态的,或者可以理解为就是以90后青年的生活为表现重心的。《无人之地》中的男主人公兰炀是一个从大学中途辍学的大学生,女主人公玛琳则是一个年轻的陪酒小姐,另外一个人物是兰炀的好友宋杰。《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中的三位主人公司徒、宋杰、爱丽丝也是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其次,他的小说中的年轻人往往都有一种理想情怀,又都与周围的环境保持着一种紧张的关系。《无人之地》中的兰炀爱好写作,但却处理不好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他在学校和教授闹翻因此辍学,又和母亲多年“冷战”;陪酒女玛琳,她用偶像好莱坞影星玛琳·黛德丽之名称呼自己,显然内心也有一种理想情怀,但她的身份注定她只能不断遭遇各种“垃圾男”的骚扰。显然,这些主人公身上有作者自身的某种气质的折射。再次,重木喜欢在小说中设置一个叫“宋杰”的人物,某种意义上,这是隐含作者的“一人分饰二角”,便于人物之间针对一些思想性的焦点命题展开辩驳。这些特点的综合,使得重木的这些现实风格的小说带有一种浓厚的思考与探询的意味。重木作品中的年轻的主人公在体验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时发出疑问:理想的生活是这样的吗?生活为什么是这样的? 正如《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中的主人公司徒,大学博士毕业后想留校却面对现实的重重困难:工作没有确定着落,情感没有着落,未来在大城市的低工资与高房价,父母的高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小官僚的欺压等等。对此,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作品并没有提供答案,但这些与当下年轻人生存直接关切的问题的提出,令人深思。
    擅长将思考嵌入虚构性文字的重木喜欢写的另一类小说是幻想小说,以他之前创作的《黑名单》和本期推出的《你听说过一个叫雾山的地方吗?》(以下简称《雾山》)为代表。《黑名单》带有科幻作品的性质,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类似,可以归入“反乌托邦”的范畴,代表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某种忧患性思考。小说人物所在的未来的古美军事议会国家到处是红眼蜂鸟和机器警察,为了传递一份关系到万千人命运的黑名单,守时者汉、诺亚、爱丽丝等与“收割者”、机器警察展开了殊死搏斗。正如作者所言,“写科幻对我而言,就是展现我觉得可能的糟糕未来……进步史观禁不住诘难,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却总会死灰复燃;以史为镜始终只是句话,对大部分国家和政权来说,重复过去的错误几乎是必然的;只有蠢人会是乐观的,当然,也只有蠢人会是悲观的。”《雾山》与《黑名单》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将故事设置在一个模糊了时间概念的空间里,没有历史或未来的向度,更富于寓言色彩。小说通过一个老人宋杰第一人称的回忆性视角,追溯一段发生在雾山特殊教育学院的故事。和《黑名单》一样,《雾山》显然也受到经典“反乌托邦”作品《我们》、《1984》、《动物庄园》等的影响。比如,作品中的学生被规定入校后不允许使用本名,而是以数字代号称呼,学生的一切行为都在监控之中,学院的最高统帅是学院主任(外号“猎狗先生”)。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扎米亚京的《我们》,这部作品中的大统一王国由大恩主领导,每个人都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以确保绝对的服从和高效。《雾山》周围的环境设置也耐人寻味。学院所在的雾山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无人敢于涉足,据说很多好奇心过于强烈的人在那里失踪,这也就意味着对未知的探求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学生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学院。雾山旁边的雾山镇则因为多年前的儿童失踪事件开始大肆抓捕女巫,最后人人自危,恐怖像传染病一样到处弥漫。小说叙述了以P174为代表的反抗者和学院主任猎狗先生、看守“老鼠先生”、“女巫”老师等人之间的隐秘斗争。最终,P174被自己的小同伙“哭鼻子”J124告发被捕、神秘失踪。小说结尾,几个老人指出叙述者宋杰的故事只是他的臆想。宋杰的故事是不是臆想和虚构并不重要,正如重木的《雾山》是不是臆想和虚构不重要一样,关键是这个令人脊背发凉的故事背后的思想意涵。
    思考者重木,相信他会走得越来越远!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文学院)
    原载于《创作与评论》2017年05月号上半月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