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我认为《生死场》主要不在于写抗战,其三分之二的内容与抗战毫无关系,而更多关注的是“九一八”之前的十来年,约1921年前后,这个时期东北两个村庄的老百姓是怎么样...
内容提要 莫砺锋先生在《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发表《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考证出《唐诗三百首》所选张旭名篇《桃花溪》实乃宋朝人蔡襄所作,题为《度南涧》,造成很大影...
内容提要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个未解之谜。“丁耀亢说”是继“蒲松龄说”之后支持者较多、影响较大的一个结论。但不管是王素存早期“丁耀亢说”的提出,还是张清吉后来对此...
看到《中华读书报》刊载的《许建辉著〈姚雪垠传〉失实举隅》,笔者感觉是在被“枭首示众”。随之而来的一连串明显偏离了学术讨论轨道的断然定性———“任意裁剪、拼凑”、“...
内容提要 中国现代文学的上限应该定在晚清,而非“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并 未止于1949。1949只是政治划界,此后中国文学发生了许多激变,呈现出复杂的现代性样...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58个春秋,几乎是现代文学的两倍时间。但是,目前不论是在国内文坛还是在国际文坛,不论是在普通读者当中还是在专门研究者那里,中国当代文学都相当普...
内容提要 《晚明曲家年谱·金圣叹年谱》,是金圣叹研究的重要成果。然受史料知见之限,于金氏有关史实间有语而未确、言而未详之处。本文就疑误、疑缺处试作商补,并对圣叹的交...
内容提要 从历史的渊源、概念的内涵与潜在的观念来看,“神魔小说”都不及“神怪小说”来得准确和科学。正确的抉择是按照概念标准化的要求,在小说史研究中一律采用“神怪小说”...
新时期文学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伴随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变化,对它的文学史意义的思考也走过了一条建构、质疑、否定与重建的道路。如果从1985年唐先生撰写的《当代文学...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1935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十卷本《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研究,指出《新文学大系》透过对“时间”——具体是文学史“分期”的有意识...
1878年10月19日易卜生写下了他构思《玩偶之家》的一些片断设想。后来他将其冠之以“关于现代悲剧的笔记”的标题。在这个笔记里,他写下了这样一些话:“有两种道德原则,一种是...
很遗憾,我是文艺批评队伍中一员马前卒。这些年来,我写了一些批评、论文,并在此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批评立场。一切似乎步入正轨,但我忽然发现,那些曾经被我五体投地仰...
在日前由北京市文联、《文艺报》、《文艺研究》联合举办的2007年北京文艺论坛上,与会的有关学者提出必须正视当下文艺批评正遭遇的诸多瓶颈。他们认为,当市场经济法则把一些文...
新时期30年来,当代汉语诗歌的规模和质量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得到应有和有效的梳理和推介。相反,在大众传媒中,当代诗歌和当代诗人先是受到从未遭...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新文学逐渐演化为中国现代文学,又以新中国文学为内容出现了中国当代文学。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已成为历史,作为学科的概念、内容、性...
在中国,作为文艺思潮的现代主义或日“现代派”似乎早已“烟消云散”了,经由可见的特定活动方式及其成果显现的“现代主义”已属过去时了。可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从西方输入的“...
稍有理论敏感的人都会发现,在21世纪的这最初几年,文学批评界讨论得最多的不再是文学与形式的关系,而是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反思“纯文学”、辨析“文学性”,还是重提文...
1933年3、4月间,鲁迅在《申报·自由谈》上集中发表了一组杂文,如《王道诗话》、《光明所到》、《出卖灵魂的秘诀》、《言论自由的界限》等,正面批评胡适;下半年旋即又写了《二丑艺...
陈寅恪论及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传入时,曾特意解释过那时候佛经翻译中的“格义”之道,即以“外书”释“内典”。20世纪至今,整个中国大陆的学术,同样面临着“格义”滔滔的两难处境。...
在新出版的《季羡林生命沉思录》一书中,季先生说了这样一段话:“在文学范围内,改文言为白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七十多年以来,中国文化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