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湘莲是曹雪芹以大匠运斤的功力,几斧子砍出来的奇男子形象。虽着墨不多,但在全书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作用和丰厚的文化意蕴。此前,论者对这一人物评价偏低,且多有误解...
我曾经写过一篇《从红楼梦研究说到曹雪芹反理学思想》,1971年,发表在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四卷一期,距离现在差不多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我对于曹雪芹反理学思想作...
宋代诗人陈与义(1090-1138)写过这样一首诗: 杨柳招人不待媒, 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 不共尘沙一并来。 (《中牟道中》其二) 貌似简单的一首绝句,带来很多问题。诗...
小 引 《红楼梦》简直是一个碰不得的题目,只要一碰到它就不可避免地要惹出笔墨官司。1974年我偶然在香港的《中华月报》(六月号)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和思想问题...
十一 世纪初日本著名的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 和中国十八世纪中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曹雪芹写的《 红楼梦》 ,分别被誉为日本和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细读这两部巨著,我...
文学家历来重视“察颜观色”、“写物图貌”,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创造光彩夺目的作品。有经验、有创造力的作家,无不对色彩有着独特感觉和喜爱。博大精深的《红楼梦》 广泛地吸取...
文学史上有许多事情常常是使人想不通的。唐代作家元稹作《 会真记》 (即《 莺莺传》 ),讲了宰相之女崔莺莺与白衣书生张生私婚于普救寺之西厢,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又根据这个故...
脂砚斋(包括畸笏叟)对《 红楼梦》 的评点可说是具有相当权威的《 红楼梦》 早期评论。脂砚斋同曹雪芹关系特殊而密切,与曹雪芹交往颇深,熟知曹雪芹身世、创作取材和创作背景...
周汝昌先生在《 还“红学”以学》 一文① 中,论及“‘旧红学’的观点为什么产生而且至今流行甚盛?”的问题时,首先从中国小说的“本体性质”和人们对此的观念来解释。他说:...
一年前笔者从靖藏本《 石头记》 的回前批中,为曹雪芹校勘出一首佚诗。 靖藏本《 石头记》 简称脂靖本或靖本,1959 年于南京发现,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此书名《 石头记》 ,是乾...
由当代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作序并给予较高评价的青年比较文学学者徐扬尚先生的《〈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一书出版(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无疑问为近年来日益沉...
《 红楼梦》 自一出世,始终被捧读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半点要远去的迹象。那自宝黛情爱生出的悲剧的浓雾“遍及华林”,在人类的心灵和声音中回环震荡.究竟为什么能这样持续而深...
刘姥姥在一般人印象中,是个粗鄙浅陋的乡村老大婆。改编的电视剧由于和原著尚有距离。更使一些未读过《红楼梦》原著的人认为刘姥姥就是这一个扁平人物。这是一种偏见。本文拟...
一 文学创作属形象思维(当然也离不开逻辑思维), 《红楼梦》 的创作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了。尽管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也常有连人物的年龄都搞不清楚的时候。 熟悉《 红...
《西北大学学报》1994 年4 期刊出了袁卿武先生的《新发现的曹雪芹诗词抄本》一文,且加“编者按”指出,袁卿武副研究员“发现的曹雪芹诗词抄本,可能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此文...
《 红楼梦》 堪称大百科全书。治民俗者从中看到风情,通医道者从中看到药方,精养食者从中看到菜谱,学律诗者也从中看到诗律… … 曹雪芹诗才甚高,其友人极多推崇,言其诗风近...
近几年来,关于“曹雪芹祖籍”的争论愈演愈烈,以周汝昌先生为代表的“丰润说”和以冯其庸先生为代表的“辽阳说”几乎是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炉了。其实,我们只要本着求同存异...
曹雪芹的《 红楼梦》 ,是一个广袤无垠、深不可测的艺术海洋,这里采撷的,只是浪花几朵… … ——书稿摘记 曹雪芹用自己的生命写出来的艺术巨著《 红楼梦》 ,是中国古典文学的...
自从胡适先生写出《红楼梦》 考证一文,认定曹雪芹是该书作者,七十年以来,虽有继起者在曹家史乘上,发掘了不少文献,但曹雪芹其人,是不是曹寅的孙男,至今尚未能揭开底牌,...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 发表于本世纪初叶一九零四年,至今世纪之交已近百年。但读起来仍觉熠熠生辉,启发极大。它的见解之高、立论之牢与触及之深,在“红潮滚滚”、“红水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