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封建时代中日两国妇女的悲歌 ——试比较《 红楼梦》 与《 源氏物语》 中的女性形象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生永 参加讨论

    十一 世纪初日本著名的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 和中国十八世纪中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曹雪芹写的《 红楼梦》 ,分别被誉为日本和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细读这两部巨著,我们惊异地发现,它们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竟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然而,限于篇幅,拙文不打算对他们作全面的分析,只想就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一番粗略的比较,通过发掘封建时代中日两国姐妹命运遭遇方面的相同与相异,从中探寻出文学创作的某些规律来,敬请方家教正。
    一
    《 红楼梦》 亦名《 金陵十二钗》 ,它开卷的第一回就宣称“大旨谈情”, “为闺阁昭传”,直言把女性作为白己描写的主要对象。书中,作者确实倾注全力,以满腔热情描绘了一大群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小姐们,一个个都才貌双全,一个个都具有“聪俊灵秀之气”。她们在大观园这个独立王国里,“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弯刺风,斗草簪花”,全都显得神彩俊逸,机灵敏捷。不独出身显贵的小妞们才情高,就连那些缺乏人身自由的丫环们,也都被刻画得心灵手巧、各有才气,,十分惹人喜爱。然而,所有这些“金闺花柳质”的女儿们,却又都是“薄命司”里的人物。作品第五回写到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请他品茶饮酒。宝玉品茶,那茶“清香异味,纯美非常”,间是什么茶?警幻告之:“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日‘千红一窟’。”宝玉饮洒,那酒“清香廿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答曰.“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酪、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警幻所言当然只是一个无稽的“神话”,但这里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却别有探意。“千红”、“万艳”指代千千万万红艳妩媚、娇挠多姿的女子,“窟,谐音“哭”, “杯”谐音“悲”。“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确道出了《 红楼梦》 中那些身处封建末世的弱女子们,无论她们的出身、性格、才貌如何,全都逃脱不了可泣、可悲的命运。
    林黛玉可以说是《 红楼梦》 “女性王国,里的中心人物,是作者曹雪芹用血和泪塑造小米的艺术典型。她婀娜多姿,楚趁可人,天资聪颖,察赋极高。可惜她出生在己经衰败了民“钟鼎书香之家”,父母亡故后只得投奔贾府,来到她所陌生的“花板嘴华地”、“温柔富贵乡”。看来她还算幸运,其外祖母― 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对她“万般怜爱”,视如掌上明珠。王夫人和凤姐为了讨贾母的喜欢,也对她格外照顾。在大观园里,她和宝玉一起读书,一起游玩,相近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有了多多的共同语言,相通的思想性格则使他们渐渐引为知已。随着年龄的增大,她和宝玉的友情终于发展成了刻骨铭心的爱情。她执着地追求,多么希望这爱情的理想能够变成婚姻的现实。然而在那“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婚姻的缔结是不需要爱情做基础的。“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角讥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② 作为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盼贾母,在选择孙媳妇的时候,是绝不可能不受其阶级利益和封建正统观念支配的,她原先对黛玉的溺爱只是出于对爱女贾敏的怀念和对黛王聪明美丽的喜欢。如今,贾母发现了黛玉称宝玉之间有着她所深恶痛绝的“鬼不成鬼,贼不成贼”的爱情关系,便骤然改变了对黛玉的态度。特别是当她听说黛玉因为得知宝玉要同宝钗结婚而昏厥时,她竟毫不掩饰地说:林丫头的“这心病(即与宝玉相恋)是断断有不得的!……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贾母的这些话便说明了她对黛玉的溺爱之情已经完结。托足贾府的生活木来就处处唤起黛玉寄人篱下的痛苦;遭到贾母嫌隙之后,她更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于是,孤独、寂寞、悲哀的思绪紧紧伴随着她,使她沿着“荆天棘地”的爱情之路无可奈何地走进了“薄命司”。
    端庄凝重,雍容典淮的薛宝钗,不仅天生丽质,而且知书识礼、才华横溢,无论品诗论画、作赋填词,她都轻车熟路,无不得心应手。因此,同林黛玉和比,从外貌到才情,她们都恰如“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得其妙,莫能相下”。然而,薛宝钗却有着林黛玉所没有的循规蹈矩、安守本分的性格和温柔敦厚、宜室宜家的淑女风范,完全达到了封建世家要求于女子的“德、容、言、工”的准标,再加上她又出身于“珍珠如上金如铁” 的豪门望族,听以薛宝钗的命运似乎要比林黛玉的好一些,被贾母选中,成了贾府正宗继承人贾宝玉弟“最佳配偶”,当上了“富贵尊荣”的“宝二奶奶”。可实际上薛宝钗也不能幸免于悲剧竹的结局。她虽然同贾宝玉结了婚,但却并没有享受到爱情的幸福。婚后,她的花容月貌、温存体贴只能给贾宝玉以感官上暂时的慰藉,而不能给他以精神上持久的满足。贾宝玉终因;“心意难平”, “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去了,留下薛宝钗独守空闺,在清冷岑寂中聊以度年日。对于一个年轻美丽的女性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凄惨的吗?
    贾府中元、迎、探、惜四位千金,随着家势的败落,竟也共同演出了一场“原应叹息沙的悲剧。尤其是大小姐元春更值得一提。她因“贤孝才德”样样俱全,被选进“凤藻宫”, 当了皇帝的妃子。在封建时代,这是一个女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难怪做父亲的贾政会认为“皇恩浩荡”、“贾门有幸”了。然而,金碧辉煌的后宫,原是阴森可怖、摧残人性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在那里,贵为皇妃的元春形同软禁,孤独凄凉,根本就无法享受到正常人有亲情、有爱情的生活。因此,她归省时“满眼垂泪”,向亲人们哭诉说:“田舍之家,虽菌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真是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就在她归省后不久,寂寞而又冷酷的深宫幽怨生活便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使她也落得了“薄命女”的下场。
    高贵的小姐们尚且如此,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丫环奴脾,其命运就更为可悲了.晴雯含冤屈死,金钏投井身亡,鸳鸯悬梁上吊,司棋以头撞墙; 还有尤氏姐妹,一个受不了明枪暗箭的伤害吞金自尽,一个为流言蜚语所迫饮剑而丧。他们都一个个惨遭摧残,死于非命。没有死的,如袭人、平儿等,也往往成为主子们泄欲出气的对象,身心备受践踏和蹂躏,而紫鹃、芳官、蕊官、藕官……等等,则更不堪其苦,落发出家,当了尼姑……
    无独有偶,和曹雪芹一样,日本的紫式都也是一个描写女性的高手,她在《源氏物语》 中,通过安排源氏父子与各阶层众多女性的接触,满怀同情地塑造出了一系列可爱、可怜而又可悲的妇女形象。
    紫姬就是作者精心刻画出来的理想妇女的典型。她被比作日本群芳之冠的樱花,可谓国色天姿,艳丽妩媚了。她自幼学习各种技艺,琴棋书画,样样擅长,具备了上品女子深厚的文化素养。她不仅在才貌上令人愉悦倾倒,而且在性格上也兼有封建礼法、男性贵族所要求的全部“美德”:贤淑温良、稳重端庄、坚贞自守、顺从忍让。再加上她出身皇室,血统高贵,因而使她成为声威显赫的大贵族源氏所宠爱的正夫人。按理说,紫姬是幸福的。其实不然卫源氏一生结识了无数女人,用情不乞经常背着紫姬来往于新欢旧好之间,偷香窃玉,为所欲为。而紫姬作为源氏的正妻,则必须按照当时封建道德的要求,无条件容忍丈夫的淫荡态肆,绝对保持对丈夫的贞操和忠诚。紫姬越是顺从于源氏,源氏就越加肆无忌惮。每逢源氏外宿,紫姬总是难以成眠,而当源氏归来时,紫姬又忙将被眼泪湿透的衣袖藏起,装出毫无怨恨的模样。身为一个女人,虽然热爱着丈夫,但因封建礼教的规范,不得不克制自己,摒除嫉妒心理,面对丈夫的放荡不羁而始终保持宽容的态度,这本来就够痛苦的了,而明明承受着痛苦的骚扰,却还要掩饰和压抑情感的自然流露,时时表现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来,这就更为可哀了。紫姬的一生,即便在获得短暂“幸福”之时,也总是笼罩着一层不祥的阴影,被排挤、被冷落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她。“寂寞伤心人不知,泪湿衣袖无干日”,③ 这正是紫姬生活的真实写照。紫姬曾多次向源氏请求次家,以求解脱,足见她已“看破红尘”,心灰意冷。最后,紫姬终因忧思过度,身心交瘁,正值风华正茂的盛年,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女三宫是源氏之兄朱雀帝的女儿,出身比紫姬更为尊贵,而且她也姿容艳美,又正值豆蔻年华,因此特别惹人喜欢。当朱雀帝要择婿的消息传出之后,许多年轻贵族都前来攀亲,但朱雀帝却嫌那些求婚者身份都不够高贵,认为只有权势煊赫的源氏做女三宫的夫婿才最为合适。于是朱雀帝不顾人们的反对,执意把只有十三、四岁的黄花闺女嫁给了年逾四十、妻妾成群的源氏为妻。女二宫出嫁之后,一直恋慕着她的内大臣之子柏木不能忘情于她,便买通侍女,与女三宫多次发生了奸情,生下一个酷肖柏木的儿子。源氏发现后立即进行报复,残酷地羞辱、折磨女三宫,以至使女三宫万念俱灰,痛苦到了极点,只好遁入空门,削发做了尼姑。一个“美丽可爱”、“天真烂漫”的女孩,竞这样成了贵族政略婚姻的牺牲品,从此与青灯古佛为伴,被葬送了青春年华。
    紫式部不仅写了上层贵族妇女的不幸命运,而且也写了}层平民女子的悲剧、惨剧。浮舟的遭遇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她的母亲原是冷泉帝之兄八亲王的待女,被主人奸污后生下浮舟,母女即被遗弃,使浮舟从小就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浮舟长大后.好不容易许配了人家,可未婚夫得知其身世后即退了婚约。浮舟精神上蒙受的痛苦由此可想而知。后来,源氏之子薰君发现浮舟容貌俊关,便把她接到宇治山庄,作为他入山行乐时的伴侣。这使浮舟一度感到欣慰认为“光明的生活”即在眼前。然而,由于薰君“情思倦怠,久不来宿”,给早就想染指浮舟的好色之徒句亲王以可乘之机,深夜闯入浮舟的内室,骗奸了浮舟。从此,浮舟被两个贵族男子同时占有。这种双重生活使她感到痛苦不堪。终于在一个风雨之夜,浮舟纵身跳进了宇治河中。被人救起后,她则决心隐遁深山古刹,以避免再受纠缠。然而,空门的归宿,带给她的又将会是什么呢?可以肯定也只能是无限的凄凉和无尽的哀伤!除了紫姬、女三官和浮舟外,紫式部在《源氏物语》 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重要的还有葵姬、藤壶、空蝉、夕颜、玉熨、斋官、明石上、末摘花、源典侍、胧月夜、花散里,五节之君、六条妃子,…… 等等。她们上自皇妃,下至侍女,虽然出身教养各有不同,但却全都免不了苦难的经历:要么成为统治阶级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敲门砖,要么就成为男性贵族渔色纵欲、淫糜享乐的工具与刘象。她们身不由己,任人摆布,肉体和灵魂都遭到摧残,与烟花女子全然无异。到头来,这些可怜的女子,不是削发为尼,就是饱郁而死,甚至有的还被迫自杀。总之,她们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以悲剧告终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楼梦》 和《 源氏物语》 中的女性形象,起妈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共同特点:一是不管她们的出身教养如何,火都有貌有才,十分可爱,二是虽然她们的经历性格有别,但都朝啼夜恕,春感秋悲,命运遭遇一律非常不幸。《红楼梦》 和《 源氏物语》 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根据有关史料的证明,两部巨著的作者曹雪芹和紫式部并没有直接、明显的师承影响关系,④ 可他们塑造出来的异国姐妹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不是!笔者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相似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相通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日两国妇女具有共同的悲剧命运。《源氏物语》 产生于11 世纪初期,《 红楼梦》 产生于18 世纪中叶,虽然代者相隔了七百多年,但都同属封建社会趋于没落的时代。当时,中日两国统治阶层不仅淫糜成风,盛行着一夫多妻制度,为上层贵族男子玩弄女性提供了特殊的权力,而且当时的所谓男婚女嫁也往往不是男女幽情的升华、爱情的结合,而是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包含着明显的政治因素。再加上中日两国都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国家,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伦理道德传统。东方的伦理道德传统要求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绝对服从男性社会的摆布。凡此种种,便注定了封建时代中日两国妇女的命运必然是可悲的。这也就为曹雪芹和紫式部塑造悲剧性妇女形象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第二,相似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经历,使曹、紫二位作家也产生了相似的比较进步的妇女观。他们都十分关心、尊重女性。曹雪芹就曾经称赞过女性们在“行止见识”上远远高出于“堂堂须眉”,并借贾宝玉之口多次说“天下灵秀之气独钟于女子”。紫式部本身作为一个女作家,她对妇女的优美情愫和不幸遭遇更有深切的认识和感受。加之他们又都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具有相似的文学创作观点。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熊够以满腔的同情如实地写出女性们的可爱和可悲。
    二
    曹雪芹和紫人式部塑造出了具一相同命运遭遇的女性形象,为各自民族时代的妇女唱出了一曲撕人肺腑的悲歌。但认真品味一下.我们又会发现,他们从歌中流露出来的情调给人的感受却是很不一样的——
    曹雪芹在《 红楼梦》 中,不仅写出了女性们的悲惨遭遇,而且也注意刻画了女性们的反抗斗争。比如林黛玉就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叛逆形象。她从来不说“仕途经济,光宗耀祖”的“混帐话”,对皇权偶象也敢于抨击,甚至把皇帝王爷骂成是“臭男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勇敢执着地追求爱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封建礼教以蔑视。她那遭人非议的“多疑”、“刻薄”、“孤高自许”、“弄小性儿”的性格,正是她在封建势力的重压之下,为自由爱情和自.儿婚姻而拼搏、奋争的表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她的这首《葬花吟》 借咏花而抒怀,虽含有淡淡的忧伤,但它所显示出来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情操却是何等的商尚! 作品中女奴们的反抗那就更为激烈了。大胆的司棋在戒备森严的大观园里与潘又安约会,互赠信物,私订终身。他们的秘密暴露后,面对土子的迫害,她是那样的从容、镇定,始终没有愧恨、抱怨,更不屑于乞怜、告饶。最后,她一头撞在墙上,以死作了最后的抗争。“身为下贱,心比天高”的睛雯,在抄检大观园的事件中横遭迫害,怒不可遏,竟当着凤姐的面大骂王善保家的,矛头直指王夫人。遭到摧残时,她更挣扎着“到底没有露一日软走护,表现出丁至死不属的可贵精神。还有那而对贾府大老爷贾赦的迫婚誓死不嫁的鸳鸯,动手和赵姨娘对打起来的“十二戏子”等等,她们的斗争反抗也都显得那样的刚强,甚至给人以壮烈的感觉。
    在《 源氏物语》 中,紫式部却很少表现妇女们的反抗斗争。那些身心都受到男子玷污,欺凌的妇女们,往往并不感到属辱、愤慨,而是俯首贴耳、麻木顺从。她们虽然也有怨恨、悲愁,但却并非为自己烟花女子般的卑劣地位,而是为了跟别的女人斗艳争宠,以讨男子的喜欢。比如,藤壶皇妃被源氏乱伦奸污后,担心的只是他们的关系被泄露,即使在惶惶不可终日时.她也心甘情愿满足源氏的非分之求。空蝉这个有夫之妇,虽然对源氏弦行占有自己感到恼怒,但当源氏还她内衣时,她却发出“蝉翼单衣今见弃,寒冬重抚哭声哀”的叹息。末摘花遭了源氏的玩弄弃遗,却仍痴心等待,在悲凉孤寂中捱过了青春。六条妃子看到源氏冷淡了自己,便误以为别的女人夺去了她的幸福而对无辜的姐妹们滥施报复……。在紫式部的笔下,这些女子们面对种种不幸,要么用“前世罪孽造成今生痛苦”的宿命论来麻痹自己,逆来顺受,要么就逃避现实,到“佛门净土”中去,把出家遁世作为摆脱苦难的归宿。因此,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比较柔弱、无奈的性格特点。
    由上可见,《 红楼梦》 和《 源氏物语》 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遭遇虽然同是可悲,但前者给人的感觉是近乎悲壮,而后者给大的感觉却纯乎是悲哀。那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呢?笔者认为其基本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中日两国妇女虽然同受东方伦理道德观急的束缚,但日本的男尊女卑思想比中国的更为严重,日本妇女所受的迫害也比中国妇女更为残酷,因而,日本妇女比中国妇女更难有反抗的机会和条件。中日两国民族个性上的差异,便构成了中日两国妇女不同性格特征的现实基础。
    第二,《 红楼梦》 和《 源氏物语》 虽然都产生在封建社会趋于没落的时代,但二者的出现毕竟相隔了七百多年。18 世纪中叶的中国,民主思想的萌芽已经出现,这就促使了包括妇女在内的人们思想意识的开始觉醒。而11 世纪初的日本,封建的坚冰还远没有被打破,封建的礼法习俗还牢牢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源氏物语》 中的女性比之《 红楼梦》中的女性较为保守落后,较少反抗意识,正是不同历史时代的生活实际在各自文学作品中留下的不同印记。
    第三,相似的文学观和妇女观是使曹雪芹和紫式都真实地写出了女性们的可爱和可悲,但曹、紫二位作家性别各异,教养、气质不尽相同,这又决定了他们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在性格上必然会有区别。这就难怪《源氏物语》 中的女性们一律保存着女性的阴柔品格,比较脆弱,少有反抗给人以悲哀的感受;而《 红楼梦》 中的女性们却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男性的阳刚之气,比较坚强,敢于抗争,给人以悲壮的感觉。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探索《 红楼梦》和《 源氏物语》 中女性形象的“同”和“异”, 以及产生这些“同”和“异”的原因,我们便可以清楚地发现,在相似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具有相似的世界观和文学观的不同民族的作家,即使他们没有师承、影响关系,也会有可能创作出相似的文学作品,塑造出相似的人物形象来。然而,不同的民族心态意识,不同的社会生活实际和作家不同的性别性格,又都不可避免地会使相似的文学作品、相似的人物形象产生某种差异性。可见,文学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相同与相异,都跟整个社会历史时代和民族文化传统以及作家本人的气质风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是我们通过上述的比较研究所得到的一点启示。
    注释:
    ① 本文所引《 红楼梦》 中的语言,均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082 年版本。
    ② 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第74 页,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③ 本文所引《 源氏物语》 中的语言,均见丰子恺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年版。
    ④ 参看吉林大学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1989 年第5 期第32 页。
    原载:《韶关大学学报》1996 年第3 期
    
    原载:《韶关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