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淡妆浓抹总相宜——析《 红楼梦》 中色彩的运用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载芬 参加讨论

    文学家历来重视“察颜观色”、“写物图貌”,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创造光彩夺目的作品。有经验、有创造力的作家,无不对色彩有着独特感觉和喜爱。博大精深的《红楼梦》 广泛地吸取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包括绘画艺术的精华。曹雪芹有如一位艺术大师,挥毫泼墨、烘托点染,为我们创构了一个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使这部文学苑中的奇葩,焕发出更加瑰丽夺目的艺术光辉。
    着色,是绘画艺术的主要手段,也是文学艺术的必要手段。在《 红楼梦》 中,曹雪芹以精湛的艺术画笔,铺陈色彩,借色传情,赋予色彩以生命。无论是景物描写、环境刻画、还是人物的衣着打扮,无不与人物的性格命运,与主题的表达相协调、相统一。正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红楼梦》 中丰富的色彩世界,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审美新领域。发掘、探索色彩世界的审美特征,无疑是研究《 红楼梦》 艺术价值的又一视角。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神奇的艺术境界
    大自然是色彩的宝库。但是大自然的色彩要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还需要作家细心的观察和准确的描摹。曹雪芹就是一位摹色的高手,他将色彩融于意境的创造。小说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仅八个字,就在视觉上给读者绘制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一片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里,几枝鲜红的梅花竞相吐艳。白雪映红梅,越显出梅花的鲜红、娇艳。读者仅只看了回目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般的童话世界,及至看到书中的具体描写,则更是令人拍案叫绝、赏玩不已:
    宝玉此时欢喜扑常.… … 忙忙的往芦雪庭来。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元二色,远远的是青松革竹,自己却似装在玻璃盆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那边栊翠庵中.数十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那意境,不由令人想起唐代大诗人兼画家王维的《雪中芭蕉》 图来。紧接着第五十回,又有一般与仇十洲的《 艳雪图》 相媲美的景物描写。凤姐儿 等人陪着贾母,带着众人,说笑着出了夹道东门,一看:
    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背后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怪道少了两个,他却在这里等着,― 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雪坡儿上,配上他这个人物儿,又是这件衣装,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的《 艳雪图》。……”
    多么别致,多么俏丽!这显然是一幅传神的写意画。宝琴抱着红梅,映着白雪的静态描写,形象地造成了一种“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J 乙女竟奢华”的意境。而众人及贾母以《 艳雪图》 来评论,又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这一画面的静态美:胭脂一般的红梅.银光灿灿的雪景,与红梅争俏的披着金翠辉煌的凫靥裘的美宝琴,岂不完完全全是一幅娇艳明丽的水墨画吗?然而任何文学作品中意境的创造,都并非为写境而写境,它们或者为渲染烘托某种气氛;或者为了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者用于衬托人物形象… … 《 红楼梦》 也不例外,在这里,“境”是“为人而设”的,这一神奇的艺术境界的创造,不正适合于红楼梦儿女们在“芦雪庭争联即景诗”吗?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形神毕肖的外貌描写
    曹雪芹不仅用鲜艳、明丽的色彩描绘景物,而且还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小说第三回描写王熙凤出场,珠光宝气、华贵富丽:只见一群遮妇丫环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 顶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土穿着楼金百蝶穿花大红云锻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赤金、缕金、大红,这些明丽耀眼的暖色调,明显地体现了王熙凤性格的“辣”味儿.表现了她的风流华艳、春风得意、势焰逼人。而年龄小于她的薛宝钗,穿戴得反而淡雅、朴素。小说第八回,写宝玉看望宝钗,只见宝钗穿着“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线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
    蜜合色、葱黄色,又是“一色儿 半新不旧的”,这与薛宝钗正当豆蔻年华的年龄不相称,但却是她故意装愚,安分随时,有意守拙的性格特色的表现。
    上穿“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足蹬“厚底大红鞋” ― 色彩的象征意义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世界是作家创造的.这和自然界的色彩不一样。除了形态上和色彩的丰富性上存在着差异之外,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具有作家审美的和情感上的意义。”① 这就是说,作家笔下的色彩,不是直陈自然环境的颜色,而是创作主体观照过的颜色,是情感浸润过的颜色,是作家加工过的“人化的自然”,也是为主题表达而有意创“作”的景色!所以同样是红色,用在王熙凤身上,就很好地表现了她混身的“辣”味儿.她灸手可热的势焰,她的风流华艳、春风得意。而用在贾宝玉身上,则成为“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和努力进取”的象征。小说第三回描写贾宝玉出场: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萦全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 …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 … 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即转身去了。一回再来时.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 … 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 … 下面露出松绿撇花绫裤,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傅粉,……
    进门一会儿就要换一身装束,足以显示出这位受到娇宠的贵族公子的气派;而他的服饰:身上穿着金色百蝶穿花“大红”箭袖.“银红”撒花大袄,头上的小辫用“红丝”结束,足蹬厚底“大红”鞋.腰系“大红”汗巾子,连汗巾上的络子也是“松花配桃红”。不仅他的穿戴全身都是红色,就连他住的地方也叫“怡红院”.他的笔名是“怡红公子”, 怡红院内“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是一树西府海棠”。芭蕉是红花绿叶,海棠是红海棠。“红色”成了作者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的主旋律,这不仅与他贵族公子的身份地位相适应,更是他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阶级的叛逆者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象征,是他热烈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生活的象征,是热情、活力、未来与希望的象征!
    正因为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是创作主体观照过的色彩,色彩便成了寄寓作家某种理性思考和情感内容的一种符号,作家用这种符号卡形象地比附、暗示某种有形的事物或抽象的、无形的思想观念,从而使之产生相应的审美趣味和感情效果。可以说,这是一种借色寄情的着色艺术:所以同样是素雅的色彩,穿在薛宝钗身上,便是她故意装愚、安分随时,有意守拙的性格特色的表现。而穿在林黛玉身上.则成了她孤高、伤感、纯洁、内向性格的体现。小说第八十九回,写宝玉到潇湘馆来;
    但见黛玉身土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欢肩;头上换着随常云髻,替上一枝赤金扁簪,别无花朵;腰下来着杨妃色绣花纬裙。真比如:“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月白色袄配香妃色裙.头上又别无花朵,越发显出黛玉的清丽、脱俗。这种淡雅的色彩,完美地表现了黛玉清纯、伤感的性格特征。
    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变化,所以文学艺术家往往给不同性格的人物作出不同的“设色”。据心理学家研究,绿色给人以清新、恬静、凉爽、平和的感觉。多愁、伤感的林黛玉,不仅服饰淡雅,而且她居住的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湘帘垂地……一缕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翠竹、湘帘、碧纱窗中透出的一缕缕幽香,这堆绿叠翠的环境.给人以一种清幽、恬静、平和之感,它恰恰是与居住的这里的主人公纯洁、伤感、内向的性格相吻合的。
    “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 创造色彩世界的美学原则——和谐
    色彩能唤起人的审美愉悦。但实际生活中的色彩,并不是单纯的,大都是不同颜色配合而成的复杂的有机构成。文艺作品中若干色彩词的杂乱拼凑、堆积,并不能产生美感。色彩的生命,在于既要多样,又要有秩序。《红楼梦》 的色彩世界之所以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是因为曹雪芹把握住了色彩组合的美学规律,遵循色彩世界的美学原则,使几种色彩有机地配合在一起,通过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构成一定的节奏感。
    在《 红楼梦》 中,曹雪芹特别注重利用色彩的对比.造成读者强烈的审美直观效果色彩的对比是相互生发,相得益彰.使双方的色彩效果在比较中更显鲜艳、对比分明。这种对比着色艺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相近的一组色彩互相对比,使之互相烘托,相辅而相成;有的是差别较大的一组色彩互相对比,使之构成鲜明的对照,相反而相成。
    试看第五十一回中,丫环袭人出门时打扮:
    半日,果见袭人穿戴了.两个丫头和周瑞家的拿着手炉和衣包。凤姐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也华丽;又看身土穿着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袄,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级灰鼠褂。……
    桃红配葱绿,运用对比色的配色方法,显得非常妖艳,但是在外面又罩上一件青缎灰鼠褂,就使过分娇艳的色调稍暗下来,因而取得了在鲜明艳丽中又透出素雅的配色效果。
    小说第二十六回,还是描写袭人,但却是家居时的打扮。贾芸到怡红院去看宝玉,见到袭人:
    只见有个丫环端了茶来与他.那贾芸嘴里说话,眼睛却瞅那丫环:细挑身子,容长脸儿,穿着银红袄儿,青缎子坎肩,白绫子细折儿裙子。
    银红配白色,透着清丽;外套上青缎子坎肩儿,越显出深浅色调对比的鲜明。前后两回所写都是袭人的打扮,色调不同、深浅不一。一是出客时的仪容,一是家居时的打扮;一是在严冬,一是在初夏,但都楚楚有致,色彩鲜明,读来形态毕现。《红楼梦》 人物衣着的色彩写得非常漂亮,仅裙子就有:第三回凤姐围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第六回穿着大红洋给灰鼠皮裙,第八回宝钗着葱黄绫子绵裙,第四十六回鸳鸯系着水绿裙子,第二十六回袭人着白绫子细折儿裙,第五十一回穿葱绿盘金衫绣绵裙,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第八十九回林黛玉着香妃色绣花绵裙……,真乃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曹雪芹对色彩学的精通,还表现在第三十五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借莺儿之口,作了极生动的“色彩学”理论的发挥。
    “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道:‘这才娇艳。再要淡雅中带些娇艳。’莺儿道:‘葱绿柳黄可倒还雅致’。”大红配黑色,松花配桃红,用的是对比色的配色方法。对比色的配合.鲜艳明快。葱绿配柳黄,用的是类似色的配色方法。类似色的配合,色感温和、雅致、和谐、统一。
    原载:《电大教学》1996 年第4 期
    
    原载:《电大教学》1996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