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自由和完整中绽放——评克里希那穆提《唤醒智慧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自由和完整中绽放——评克里希那穆提《唤醒智慧的教育》 陈丽/文 每到开学季,文化名人龙应台的那篇《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的文章会被再次翻出来,并广泛传播。文章中的这段话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把“读书”一词换成“教育”,那么龙应台的“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实际上是“我为什么要你受教育”。在她看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成年后可以有尊严地、自由地工作。 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都躲避不了“教育”。我们有过漫长的受教育史,也可能已转变为教育者(老师或者父母),正在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教育,塑造着我们的内在与外在,决定着我们的现在与未来。人为了什么而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应该说,龙应台的回答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这也是能让大众产生共鸣的原因。但关于教育的目的,有人阐述得更深远,他就是克里希那穆提。 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心灵导师,印度著名哲人克里希那穆提成年后一直在欧美各地进行演讲,希望大众意识到自己的谬误,从而在心灵上发生彻底的“转变”。为了帮助人们获得“开放的心灵”, 克里希那穆提非常注重教育。他创立了几所学校,践行自己的教育想法,在印度有克里希那穆提学校,在英国有布洛克伍德公园学校,在美国则是位于加利福尼亚欧亥的橡树林学校。《唤醒智慧的教育》是克里希那穆提阐述自己教育观点的文章结集,也是克氏在美国正式出版的第一本畅销书。在书中,他以振聋发聩之势,犀利地阐述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观:“教育孩子是唤醒他内在的智慧,帮助他理解自由和完整。” 克里希那穆提所言的“智慧”,不是“智力”和“知识”:“我们或许能拿到学位,并且拥有机器般的效率,然而却没有智慧。智慧不仅仅是知识;它并非来自于书本,也不是由狡猾的自卫反应和激进强横的主张所构成的。一个没读过书的人也许要比一个博学的人更具智慧。我们已经把考试和学位作为评判智慧的标准,并且发展出了逃避人类重大问题的狡猾头脑。智慧就是有能力洞察本质、洞察‘真实现状’,而教育就是唤醒自己和他人身上的这种能力。”(《唤醒智慧的教育》,下同) 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智慧就是洞察“真实现状”——“如实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在此基础上,用崭新的、未钝化的、自由的心感受生活,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并不是机器——可以让专家们来研究了解然后修好;我们是一长串各种影响和突发事件的产物,每个人都必须亲自去揭示和了解自己的本性。” 而父母(老师)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去除他周围的束缚,并控制自己,不将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强加在他身上,让孩子自由、如实地“认识自己”, 鼓励他内心本来就存在的探询和质疑精神,通过独立思考,发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正确的教育所关心的是个体的自由,唯有这种自由才能带来与个体、与人类整体、与多数人的真正合作。” 在《唤醒智慧的教育》中,克里希那穆提从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了孩子们所受的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怎样的束缚重重:用模子生产同一种类型的人,这是社会施加于孩子的束缚。教育者加诸孩子身上的束缚,概而言之,是一种高高在上感。对父母而言,是虚荣,是野心,是一种深奥复杂的支配欲;对老师来说,是基于先行掌握知识而产生的优越感和权威感。 “正确的教育在于如实地了解孩子,而不是把我们认为‘他应该怎样’的理想强加在他身上。”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人父母,最大也是最常见的问题,是把孩子当作自我的延续,支配孩子“应该如何”——你应该学这个兴趣班,你应该学这个专业,你应该做这种工作,等等。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中,主角童文洁说的那段话正是大多数父母支配孩子的典型体现:“(朵朵必须考进前100名)你进不了前100名,就考不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就上不了重点大学;上不了重点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在对孩子独家的占有和支配中,父母找到了不同程度的安慰与满足,但却在自身和孩子的关系中,以及孩子与世界的关系中制造了屏障与阻碍。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