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评点三国演义》,原名《钟伯敬先生批评三国志》,刊刻年代晚于李卓吾而早于毛宗岗。钟惺(1574—1625),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明末著名文学批...
在我国戏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国戏”。确实,《三国演义》与戏曲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密切。一直以来,戏曲都把三国故事当作重要的题材来源。据杜...
8月7日,早报评论版刊出乔新生先生的文章《我们是否需要永远的索尔仁尼琴》,认为索尔仁尼琴是“投奔西方自由世界”,且索尔仁尼琴“在巨大的风险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物质利...
由陈亚先、田沁鑫、关栋天等联袂创作的新编京剧《关圣》,在观众的期待中亮相于天蟾逸夫舞台。 关羽的故事,经历代相传,不断敷演,流传十分广泛。特别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问...
赏罚是领导人树立自身威信、督促将士认真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这一手段运用得当,可以明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或部下的工作效率,但这一手段若运用失当,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我...
一 “责任”(duty)在英国文化传统中由来已久,到19世纪时更为突出。莱昂内尔·特里林在谈论简·奥斯丁时说,责任是19世纪英国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观念,但他也认为,那时侯的英国人“...
诸葛亮作为一个文学形象,毫无疑问相当成功。这一文学形象的成功,要远远高于诸葛亮在历史上的真实地位。(当然,这所谓“真实地位”也是由后世历史学家们从各自立场记载而成...
一、绪论 《农夫皮尔斯之梦》(The Vision of Piers the Plowman)由与乔叟同时代的英国诗人,教会小职员威廉·朗格兰(William Langland,1332—1400)创作的头韵体长诗,是最伟大的英语诗篇之一...
童话作为一种以幻想为基本特征的文学样式,较多地留存了神话的某些特质,具有人类童年的某些思维特征,“本质与神话、世说实为一体”,[1]“是原人之文学”。[2]因此,在童话看...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其首创的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一出世便达到了顶峰,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类型化...
华歆,一个活跃在汉魏政治舞台上的人物。在世人心目中,他因《世说新语》中记载“有乘轩冕过门者”,便“废书出看”而被后世所不齿;在《三国演义》中,他因囚禁皇后、助魏篡...
一 季节的变换是西方中世纪辩论诗的重要主题,作为最容易为人所觉察的自然景象,季节的变换当然不可能迟至中世纪才进入诗人的视野,古希腊的诗人早就有歌咏季节的诗篇,斯特西...
玛乔瑞·帕洛夫的(Marjorie Perloff)《诗歌的破格: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抒情诗论文集》(Poetic License: Essays on Modernist and Postmodernists Lyric, 1990)共收有15篇论文,“分别写于1984至1989年间”...
读了朱多锦先生的《诸葛亮文学人物形象批判》一文,我基本上同意朱多锦先生的立论和观点,尤其赞赏朱多锦先生大胆质疑和勇于批判的治学精神。文论中的发现是独具慧眼的,反思...
雅俗共赏的《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名著中普及程度较广的一部小说。自明至今,薪尽火传,《西游记》的研究成为古典文学研究中一块丰厚的园地。由于小说内涵的丰富性,形式的奇幻...
DeafSentence [英]DavidLodge著 企鹅出版社 2008年出版 这是我给戴维·洛奇(DavidLodge)2008年的小说DeafSentence提议的书名翻译。本来两个英文词够简单的,可是“sentence”是个可数名词,既不在...
对T. S.艾略特诗歌的研究自从其《荒原》(1922)问世以来一直是评论界的经常话题之一。这方面的论文和论著很多,但从英国文化角度切入的却不多见。本文以英国文化的主要表征为参照...
“撮把子”宋江 “撮把子”是句长沙方言,假如用普通话来表述,应该几近于“骗子”的意思。不过,我以为也不尽相同,“撮把子”的内涵与“骗子”差别不是很大,但其外延似乎要...
《农夫皮尔斯》自诞生之时起,就得到广泛流传并受到普遍重视,甚至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和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家都对它赞赏有加。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大为不同,见仁见智,很难有...
一 今年1月,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契诃夫诞生150周年。我不由得想起2003年夏天访问乌克兰雅尔塔时去拜谒故居的情景。 契诃夫的故居,一幢白色的小楼耸立在高地上,绿树掩映,面对着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