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新发现:填补敦化考古空白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吉林日报 张福有 参加讨论


    
    东山头遗址采集的石器与陶片
    
    岗子遗址采集的陶豆
    东山头和岗子两处遗址,发现文物累计面积26370平方米。六次在两个遗址共采集石斧、石锄、石球、敲击器、研磨器、石网坠、石刀、黑曜石片和陶片、口沿、器底、器耳、陶豆等180件。这两个遗址地表文物密集,文化内涵丰富,年代从距今约3000年到2000年之间,填补敦化遗址与文物空白,是长白山文化的重要补充和关键证据,意义重大
    敦化,向以渤海国建国第一个都城之“东牟山”和“旧国”著称,号称“千年古都百年县”。如今,百年县无疑,而千年古都却接连遭受学术质疑。
    带着这一问题,我从今年4月28日到7月2日,66天中6下敦化,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意外地发现官地镇东山头青铜遗址和岗子汉代遗址。这是“二普”“三普”均未发现、《敦化市文物志》中没有记载的全新发现,填补了敦化古遗址和发现文物的空白。
    “千年古都”遭遇学术挑战
    渤海国建于东牟山,第一个都城及附近号称“旧国”,学界本已无甚争议,基本形成共识。这个“旧国”之东牟山,在吉林省敦化市境内,几年前在学界尚属基本共识,无大异议。只是东牟山和旧国之城在敦化何处、是何城,意见尚未完全统一。近两三年来,又出现一种新的意见,主张渤海建国之东牟山和旧国,可能在和龙西古城,和龙当为渤海国建国之初的政治中心。果真是这样吗?
    关于东牟山,历来见仁见智,未有定论。
    (一)沈阳说。最早见于《明一统志》,说东牟山在沈阳卫东二十里。此说不足据。
    (二)辑安说。《辑安县志》云:“辑安城北有东牟山,似祚荣始都于此。”误。
    (三)桦甸说。日本学者津田左右吉在《渤海考》中云:“祚荣东奔辽水乃沿今浑河入辉发河,筑城建国于桦甸境内,国即在此。东牟山乃其西南之山。”此说大误。
    (四)额穆说。《额穆县志》写道:“帽儿山下有古城,适合佛纳赫之方隅里至,当即古之鄂多哩,大氏初都在此……渤海旧国当系此城,非敦化也。”此说不确。
    (五)宁古塔说。金毓黻先生在《渤海国志长编》中,分析了关于东牟山的各种说法,信息量挺丰富,但因所举诸家,均未到实地调查,皆语焉不详。稍详者,又失之真确。从先贤曹廷杰到《吉林通志》,多种说法,均难定论。
    (六)敦化城山子说。据《敦化市文物志》所载:“以往关于东牟山之所在五种意见中,都有谬误之处,唯城山子山城较为恰当。经吉林省考古学会讨论,听取了国内一些专家的意见,基本认定了这一观点。”
    (七)图们城子山说。王禹浪、都永浩先生在2000年第2期《黑龙江民族丛刊》刊发《渤海东牟山考辨》一文,认为东牟山山城为今图们的城子山山城,忽汗河为今布尔哈通河,奥娄河为今海兰江。此说尚未被学界广泛认同。
    (八)和龙西古城说。2013年6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刊发吉林大学王培新先生《渤海早期王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提出“渤海早期王城不太可能是山城。”“近年的考古发现,有将渤海前期政治中心指向吉林和龙西古城一带的倾向。”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吕雪冰先生在2014年第1期《北方文物》发表《关于渤海立国之地东牟山地理位置的探析》的文章,认为“渤海国不存在迁都显州的情况,而西古城可能就是大祚荣立国时期所筑的都城,东牟山当在西古城周边地区。”
    如果真如《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和《北方文物》两篇文章所言,那么,敦化向称“千年古都”,就不成立了。因此,敦化这一“千年古都”之说,遭遇了学术挑战!
    东牟山兮何在
    有关大祚荣“保东牟山”、“阻奥娄河”“树壁自固”与渤海“旧国”的文献记载,主要在《旧唐书》《新唐书》中:
    《旧唐书》记载: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魏存成先生在《渤海考古》一书中指出:对于《旧唐书》中“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的记载,“可以理解为在东牟山上筑城。”《新唐书》记载:“祚荣引残痍遁去,楷固穷蹑,度天门岭。祚荣因高丽、靺鞨兵拒楷固,楷固败还。”上述文献中,均包含大祚荣“度天门岭”,“保东牟山”,“阻奥娄河”“树壁自固”,打败李楷固,筑城以居之,此城即渤海“旧国”的记载。可以说,文献的这些记载是可信的,大祚荣在太白山即长白山东北的东牟山筑城建渤海国,是信史。问题的关键,是东牟山何在?
    《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东牟山,敦化的地名中有东山头;《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天门岭,敦化的地名中有南天门村;《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树壁自固”,敦化的东山头下和南天门北侧有由悬崖峭壁构成的沙河河谷。难道这都是巧合吗?
    更重要的,《敦化市文物志》记载,在东山头上有渤海国的通沟岭山城;在通沟岭山城下,又有渤海国的石湖平地城。石湖平地城是敦化境内最大的渤海平地城。
    问题在于,通沟岭山城和石湖平地城,都未进行考古发掘。就是说,这两座城,究竟是否由渤海国所建或沿用,尚需进一步做考古验证。在未进行考古发掘的情况下,只能加强在其周边的考古调查。
    六下敦化的重要考古新发现
    敦化市官地镇老虎洞村东山头屯青铜遗址,与《敦化市文物志》所刊市郊北山东头的“东山头遗址”非为一地,故称“官地东山头遗址”。
    2016年4月28日、5月2日、5月11日、5月18日、6月1日、7月2日,我6下敦化,发现官地镇东山头和岗子两处重要古遗址。
    东山头遗址,位于敦化市官地镇老虎洞村东山头屯北的“C”形山岗上。这条山岗,名为通沟岭。今之官地镇岗子村,清代为通沟镇,建有通沟镇古庙1座,虽遭严重破坏,但至今犹存。这条“C”形大岗,在岗子村即前通沟镇方位看,是南山,当地至今仍称之为南山。东山头的岗顶由南山和北侧的山头连接而成"C"字形,山岗东为沙河,由南向北流去。南、西、北侧为一脉相连的高岗,高岗总长度约3600米,岗顶部宽敞,地面较为平坦。该遗址的总体范围很大,近似于圆形,直径约有1200米,总面积约有1.13平方公里。采集石器、陶器等遗物多在岗顶部。岗顶20-30米较为平坦之处,为遗物集中露头地带,主要有七个区域,包括一个疑似渤海国时期的瞭望台。
    岗子遗址除有与东山头遗址基本相同的大量夹砂陶片外,下暴雨冲出一件红褐色陶豆的底口,略除周围的泥土将其取出,是一个陶豆,豆盘为圆唇敞口,盘大腹深。经实测,豆盘口径15厘米,通高14厘米、柱高6厘米、柱径6厘米。还采集到3件柱形纽,有1件带口沿,碎成3块,但未分离,已拼对修复。另有1个夹砂灰陶完整器底,直径13厘米,底厚1.8厘米,带有一半器壁。陶片较多,见有鹿等动物骨殖,采集到4个黑陶豆把,有空心,也有实心,火候很高。此地疑为房址。在其附近,发现1个石臼。
    东山头和岗子两处遗址,发现文物累计面积26370平方米。六次在两个遗址共采集石斧、石锄、石球、敲击器、研磨器、石网坠、石刀、黑曜石片和陶片、口沿、器底、器耳、陶豆等180件。这两个遗址地表文物密集,文化内涵丰富,年代从距今约3000年到2000年之间,填补敦化遗址与文物空白,是长白山文化的重要补充和关键证据,意义重大,应予高度重视。对于我在敦化新发现的两个重要遗址,吉林大学著名考古学家林沄、魏存成教授都给以热情鼓励和高度评价。这一发现,已报告省、州、市有关部门。7月19日,我专程到敦化,引领延边州和敦化市文物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到岗子遗址调查,又采集到黑陶豆座、环状耳等器物20多件。
    由于所有器物均为地面采集,文化层位不清,仅根据采集器物及遗址面积综合分析,敦化官地东山头应为一处较大的青铜文化遗址,岗子应为一处重要的汉代遗址。从采集的生产工具、渔猎用具、生活用具等几种类型及器物特点上看,其历史年代跨度较大、距今年代久远,大体相当于商周、战国至汉代。这些文物,夹砂陶片似有莺歌岭文化的特点,柱状纽似有团结文化的特点,陶豆又似有夫余文化的特点。有些迹象又互为交叉。只有通过报批经专业部门试掘后,才能得出确切结论。莺歌岭文化是肃慎氏的遗迹,团结文化是沃沮人的遗迹,夫余文化是夫余人的遗迹。不论是哪种文化,东山头和岗子遗址都有可能是这种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聚落中心。
    路还很长
    自费考古调查之路,十分艰辛。前三次调查,均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不巧他们都有事,不能参加。通沟岭山城和石湖古城,分别都沿城墙走两圈,用GPS测出周长、坐标和海拔。尤其在通沟岭山城最高的北墙上中暑,拍照后眼前发黑。幸亏三阵雷雨,全身一无干处,顿觉无暑清凉。由于赶时间,雨后走得疾,右腿弯抽筋,寸步难行。好在拽着树枝站起来压腿。有新发现,并不知倦,乐在苦中,很值!
    敦化官地东山头遗址,地处渤海国通沟岭山城北墙外、渤海国石湖平地城之西侧,与通沟岭山城仅一墙之隔,与石湖平地城只有沙河一河之隔。东山头遗址距石湖平地城2200米。东山头遗址东端距通沟岭山城北墙东端1300米。岗子遗址在石湖平地城与通沟岭山城之间。
    通沟岭山城与石湖平地城之间,是沙河河谷。沙河是牡丹江支流,河流两岸是只有走到悬崖边,才会发现的河谷。
    东山头遗址西距敦化市区18公里,距城山子山城30公里。东距黑龙江宁安莺歌岭遗址49公里,距渤海镇上京龙泉府110公里,与《新唐书》所记“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的唐代小里基本相合。忽汗河是牡丹江。奥娄河应是沙河。这与大祚荣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更合。
    从采集的陶器与石器看,这两个遗址,约从商周到汉,一直有人类活动。地理位置优越之地,历来都会被人类优选,这是规律和常识。
    通沟岭山城下是南天门村,与历史文献中李楷固“度天门岭以迫祚荣”,地名相近;通沟岭山城之东端称作“东山头”,与历史文献中“居东牟山,筑城以居之”,情形相似;沙河峡谷,谷深壁峭,连同牡丹江河谷,乃天然屏障,符合大祚荣“阻奥娄河,树壁自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大祚荣完全可以“引残痍遁去”,而“楷固败还”。地名是活化石,地貌是参照系。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敦化城山子山城周围不具备,图们城子山山城与和龙西古城周围更不具备。有必要发掘城山子山城、通沟岭山城和石湖平地城。这需要一个很复杂的长期过程,还有很多艰苦的工作要做。渤海国的建都之地究竟在何处,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问题,应当从文献记载、考古调查发掘和环境辨析上加以综合考鉴,力求搞清楚。路,还很长。忧责所系,应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