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翻译的多模态视角研究:插图技术文本翻译研究的认知框架(4)

http://www.newdu.com 2018-05-31 《英语研究——文字与文 安妮·凯托拉 参加讨论

    3.1 多媒体学习的定义
    如Kress和van Leeuwen(2001:66-67)强调的一样,“多媒体性”(multimediality)指的是对媒介的分析;“多模态性”(multimodality)指的是对构建意义的符号资源的分析。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概念。然而不同的研究者或不同学科给这两个术语下了不同的定义(详情见Lauer,2009)。Mayer(2005:32)和Schnotz(2005:50)出于其研究目的,都将多媒体信息定义为包括以任何媒介传递的语言文字(书面的或口头的)和图片(静态或动态)在内的交流方式。但是这个定义比Kress和van Leeuwen(2006:177)对多模态信息所下的定义要窄,Kress和van Leeuwen认为任何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或“符码”的信息都是多模态信息,不管这些模态或“符码”是图片、口头语、书面语、音乐还是手势等,毫无疑问,该定义当然包括我们本文的研究对象——插图文本。
    一般来说,译者完成翻译任务后能够重新获取并应用这些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译者无需学习他们翻译的文本(Sager,1994:199)。但是Mayer(2005:36)的定义将学习描述为这样一个过程:“将认知策略应用到输入信息上以便能够理解这些信息”。这个意义构建过程产生的结果是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单个或多个心理表征(下文将会讨论)。这些模型都没有明确指出,这些可被重新获取的心理表征在长期记忆中储存多久才能把这个过程称为学习。用来检测这些理论的实验设计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即习得信息从长期记忆中的可获取性并不重要:测试主体是否获得了呈现给他们的信息是通过信息传递效果(比如:在阅读完以后能立即用这些信息解决新的问题)来衡量的(Mayer & Gallini,1990:719; Schnotz & Bannert,2003:151; Schnotz & Kurschner,2008:183; Schnotz,Bannert & Seufert,2002:405)。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些模型将学习看成理解某事物本质内容的过程,而这也是成功翻译的先决条件。
    另外,多媒体模型的作者并没有明确规定他们的模型解释的是哪种类型的图片,但是他们在实验中所用的图片和他们的实验一样都是技术性的,比如描述雷雨是如何形成的(Mayer,2002),地理上的时间差是由什么决定的(Schnotz & Kurschner,2008),或者解释滑轮系统(Hegarty & Just,1993)、抽水机和汽车制动装置(Mayer,2002)的运行原理。也就是说,这些模型是建立在分析插图技术文本的基础上,而插图技术文本正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因此这些模型为本研究奠定了一个合理的理论基础。
    3.2 插图文本的理解模型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以下简称CTML)和图-文整合理解理论(以下简称ITPC)关于插图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假设。它们都认为人脑对信息的处理是在两个独立的通道进行,即语言处理通道和非语言处理通道。并且,读者为了理解插图文本,会对语言信息和视觉信息进行积极的选择、组织、整合(Schnotz,2005:57;Mayer,2005:31),但是这两个模型在基本假设上也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对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整合的阶段。
    Mayer的CTML模型假设读者对插图文本的处理以小片段的方式进行,即从文字文本中选相关的内容然后再选择与其匹配的图片。如果我们将其与Hegary和Just(1993)的观察实验作比较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假设似乎很合理。Hegarty和Just的实验发现,测试对象先读一段文字然后查看描绘所读文字的图片。CTML因此认为语言信息和视觉信息分别在语言处理通道和非语言处理通道被组织起来(Mayer,2005:38-40)。CTML认为这两种独立的模态通过彼此相应元素的映射以及读者的前知识被整合起来。也就是说读者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指称联系,从这两种模态中提取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单一整合的心理表征(Mayer,2005:40)。Mayer将整合的心理表征看作信息管理和重新获取的有效方式。Mayer(2002:352-353;2005:31-32)的研究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就是他的“多媒体”原则,该原则称,插图文本比纯语言的无插图文本要更容易理解。
    如果我们用Mayer的插图文本理解模型来解释插图技术文本的翻译,那么我们如何解释原语文本的理解过程呢?首先译者以小片段的方式阅读插图原语文本,对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选择,然后将所选的语言信息构建成一个连贯的心理表征,将非语言信息也构建成一个连贯的心理表征,再通过前知识将这两个心理表征整合起来。因此一个特定翻译任务的输入可以看成一个由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构成的单一心理表征,译者的任务是用目标语来明确描述这一心理表征。基于我们前面关于为了翻译而阅读的讨论,我们可以认为原语文本的理解过程也包括前知识,即译者在阅读原语文本的时候已经开始思考选取何种翻译方法来表示这些心理表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