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翻译的多模态视角研究:插图技术文本翻译研究的认知框架(2)

http://www.newdu.com 2018-05-31 《英语研究——文字与文 安妮·凯托拉 参加讨论

    1.技术和认知翻译研究现状
    Franco Aixela(2004:32)对技术文本的定义为“任何包含某一专业领域或学术领域术语的文本或文本类型”。Byrne(2012:26-28)从文本功能的角度描述了这一文本类型,即包括所有帮助某一特定用户理解某事或如何做某事的任务型文本。讨论插图技术文本时,本文集中于信息型和指示型文本。这里的指示型文本指的是:解释某物如何运作,并且包括为文字内容所配的图片,比如物理课本的使用指南就属于这类文本。诸如技术数据表、专家技术报告、合格证等之类的指示型文本不在本研究的关注范围之内。所以本文使用的是Byrne对技术文本所下的定义,当然也不能否定Franco Aixela的观点,即专业性很强的术语也是技术文献一个重要的特点(Byrne,2012:51)。
    翻译需要考虑、分析诸多因素。分析视觉信息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早在Christiane Nord(1991)的文本分析模型中就得到了重视。这个模型主张分析图片以及其它非语言因素,当然还包括一些文本内因素和文本外因素,文本内因素是关于文本本身的因素,比如题材、句子结构、词汇等;文本外因素是关于文本功能的因素,比如作者、作者意图、目标读者等(Nord,1991:36-37)。事实上,Nord(1991:110)提到的技术文本比如使用手册、操作说明等作为插图文本的例子,其中图片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图片对技术文本很重要,但是鲜有人研究图片在技术文本翻译中的作用。在一个视听翻译的综述中,Remael和Neves(2007:15)简短地提到,图片在科技文献中产生了“新的限制、新的可能性和需要用创新性方法解决的问题”,虽然他们没有详细论述这些问题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一个旨在帮助技术翻译方向学生熟悉图片分析的教学项目(Tercedor,et al.,2009:144,165)证实了图片确实为译者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该研究表明,给原语语言文本配上合适的图片能够产生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术语翻译方法,并且减少了原语的干扰。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以前对插图技术文本翻译所做的研究都是基于插图和文字恰当匹配的情况。Tercedor-Sanchez和Abadia-Molina(2005)讨论了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确保图片信息准确地传达给目标受众而需要替换原语插图的情况,并且还提供了一个为技术文本选择插图的标准[本地化研究中关于类似问题的讨论见Hiippala(2012)和Horton(2005)]。Prieto Velasco(2009,2012)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多模态术语库,他划分了技术类和科学类文本,并且依据规范层次给图片分类,解释了什么类型的图片最适合表现不同规范层次的技术和科学概念。换句话说,前人对插图技术文本所做的研究集中于原文本(或数据库词条)的生产阶段。至于这些原文本是如何被理解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译者的思维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并且得到了认知科学的相关次学科发展的青睐,当然也得益于新的数据获取方式[详细综述见Shreve和Angelone(2010:2-9)和Gopferich等(2009:1-2)]。翻译过程的认知研究旨在阐明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认知活动的本质,一般可以分为原文本理解、两种语言间的转换和所获信息在目标语中的表达这三个部分(Dimitrova,2010:406)。本文关注的并不是翻译的全过程,而只是原文本的理解及其理解的结果,用Jensen(2010:216-217)的话说就是对原语信息所构建的心理表征。
    认知翻译研究领域的数据获取方式有了新的发展,比如用按键记录法来检测翻译的生产过程,用视线跟踪法来解释原文本阅读理解过程(Jesen,2010:215-216);视线跟踪法获得的数据通常被认为能够显示相关的认知过程(O'Brien,2006:186)。比如用视线跟踪法来确定为了翻译而阅读是否与单纯的阅读行为不同。Jakobsen和Jensen(2008)的研究发现,当译者被要求在阅读之后翻译所读文章时,他们的阅读时间和单纯的阅读行为相比增加了。对这一点的解释是,他们的阅读过程受到一些“前翻译”因素的影响。Jesen(2010)做了相似的观察研究并总结出:一定程度上,在为了翻译而阅读的过程中原语文本的理解和目标文本的生产是同时被激发的。Ruiz等(2008)进一步发现(虽然他没有使用视线跟踪法)为了翻译而阅读的过程涉及原语词汇和句法与目标语的配对。因此可以说,为了翻译而阅读是一种特定类型的阅读活动,即不管译者是否意识到,这个过程都可能涉及译者翻译方法的选取问题。
    有阅读必然有对文本的理解。哪怕只是细微的差异,不同译者对原语文本的理解可能不同,正如Munoz Martin(2010:175-176)所言:“每一次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翻译也一样。”实际上,Munoz Martin强调了翻译认知理论的一个主要原则,即我们翻译的不是文本而是个人的阐释。也就是说,翻译的目标是一种个人独一无二的阐释,是一种心理表征,这种心理表征既靠原语文本片段产生,又靠阅读理解过程激活。接下来,我们将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一种理论支撑。我们的假设是:多模态文本的译者不仅需要理解语言信息和视觉信息,而且对这些信息的心理表征是从这两种不同模态中获取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