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学史视域中的30年代大众语运动(4)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文艺争鸣》2014年2期 薄守生 参加讨论

    三、本论:30年代大众语运动史纲
    20世纪30年代大众语运动史料丰富,相关研究也不少,但认识并不统一。下面,我们先综述一下相关史实,然后简要列举几条相关资料。
    1.简要史实
    谈大众语运动大概可以有三种方法:(1)“事件”发生、发展、死亡的轨迹“素描”。这原本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为客观的处理方式。遗憾的是,人们对“事件”本身的理解(所指)并不相同,这便不再是个实用的好方法。(2)人物传记,对涉及大众语运动的众多历史人物一一介绍,具体“事件”由读者自己在脑海里重拼而成。《二十世纪中国的语言学》有“白话文运动和大众语运动”一节,⑩就是这种传记体。这种方法的缺陷是琐碎,不利于阅读。(3)分学科领域来叙述,主要是文学史和语言学史两个学科。学术界常用第三种方法。
    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有“现代语文运动”一章,前两节是“现代书面汉语的形成”和“现代标准汉语的确立”(11),这两节标题的这种平举具有浓烈的对比意味。大众语运动是放在“现代书面汉语的形成”中来叙述的,从晚清到五四到30年代,介绍甚为简略。笔者把何九盈书中的内容综述如下:1934年5月4日汪懋祖发表《禁习文言与强令读经》倡导复古读经,接着,许梦因《告白话派青年》推波助澜,沉渣开始涌流。7月15日,白话文运动的发起者之一胡适发表《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予以驳斥。6月18日陈子展发表《文言—白话—大众语》,6月19日陈望道发表《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大众语运动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在这场讨论中,陈望道起到了很好的组织作用。
    五四白话文在“文学语言”方面突破了文言文的樊笼,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都有了较为明显的“白话”,但其中也会夹杂一些文言僻字,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欧化句法。在报章文体和应用文体方面,包括公文、公告、社论、礼单等还是以文言文为主。瞿秋白在“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中涉及了文学语言问题,要求抛弃五四白话“非驴非马的骡子语言”,实现更为彻底的“白话”。陈望道等人组织的大众语讨论,可以看作是对此前“文艺大众化”的延伸和呼应,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性。在当时的讨论中,几位报刊编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时集中刊发大众语讨论的报刊主要有《申报·自由谈》《中华日报·动向》《太白》等。以陈望道等人为中心的大众语讨论火山喷发了几个月,然后就完全平息了,他们对“大众语的标准”争论不少,进展却不大。如果把1934年的这几个月细分为几个阶段,大体如下:“5月至6月:酝酿期……7月至8月:混战期……以至当时就有人惊呼:‘现在问题被弄得一塌糊涂了’……9月至10月:平息期……在曹(聚仁)的公开信影响之下,以前对大众语讨论作壁上观的京派文人,这时也开始置身其间……在10月以后,大众语的讨论便在不知不觉之中偃旗息鼓了;第二年即完全被悄然而起的新文字运动所取代。”(12)至于“新文学”运动,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运动,只是“大众语”曾与它擦肩而过罢了,它与“大众语”发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巧合,不能把它看成是“大众语”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2.相关资料
    与大众语运动有关的书籍资料,有几种值得关注。
    (1)文振庭编《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来说,它是研究大众语运动的基础材料和必读书目。该书编排格局比较让人省心,颇受文学研究者欢迎。
    (2)黎锦熙著《国语运动史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该书有一篇长长的序言专门谈大众语及大众语运动,学术价值很高。该书是立足国语运动的大框架来谈大众语的,学术视角与大多数文学研究者不太相同。
    (3)宣浩平编《大众语文论战》,启智印务公司1934年版。
    (4)文逸编著《语文论战的现阶段》,天马书店1934年版。
    (5)高玉著《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该书中讨论大众语的章节曾全文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书中的内容并未有所增补。该书自始至终以“语言不仅仅只是工具符号,同时还是思想本体”为主线展开论述。书名虽包含“现代汉语”,但它不是语言学著作。与那些单纯的语言学专著相比,该书难免显得相对“空洞”了一些。
    (6)刘进才《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华书局2007年版。该书有“方法论思考:关于跨学科研究的史料问题”一节内容,提及作者利用了民国时期的《国文杂志》《国文月刊》《语文月刊》和《教育杂志》等史料。在“语言学史”和“文学史”的“关系”上,该书缺乏系统性的“学理”上的论证。与其他的文学史专著相比,该书对自己的“跨学科”研究未免“高调”了一些。
    此外,还有一些专著或多或少地涉及大众语运动,因为只是零星论述,在此不再特别列举。有关大众语运动的论文也有一些,主要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等期刊上。还有一些硕博士学位论文涉及大众语运动,在此不再列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