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学史视域中的30年代大众语运动(11)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文艺争鸣》2014年2期 薄守生 参加讨论

    注释:
    ①薄守生:《我读“语言学是什么”》,《语文知识》2011年第4期;薄守生:《郑樵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228页。
    ②鲁迅:《门外文谈》,《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③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49)》,《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④刘纳:《新文学何以为“新”——兼谈新文学的开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5期。
    ⑤鲁迅:《“中国杰作小说”小引》,《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5页。
    ⑥薄守生、赖慧玲:《当代中国语言规划研究——侧重于区域学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页。
    ⑦刁晏斌:《现代汉语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⑧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4号。
    ⑨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70-71页。
    ⑩盛林、宫辰、李开:《二十世纪中国的语言学》,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版,第48-60页。
    (11)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7-46页。
    (12)黄岭峻:《从大众语运动看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6期。
    (13)《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14)乐嗣炳:《乐嗣炳谈大众语文运动和鲁迅先生》,见文振庭编《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09页。
    (15)(29)(42)(43)陈望道:《谈大众语运动》,见文振庭编《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404页,第404页,第404页,第404页。
    (16)宋阳:《大众文艺的问题》,见文振庭编《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17)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组:《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的变迁与发展》,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3页。
    (18)仲元:《白话文的清洗和充实》,《申报·自由谈》1934年8月20日。
    (19)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序言第7页。
    (20)高名凯、姚殿芳、殷德厚:《鲁迅与现代汉语文学语言》,《北京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
    (21)了一:《今日的白话文言之争》,见文振庭编《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14页。
    (22)高天如:《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5页。
    (23)文逸:《语文论战的现阶段》,天马书店,1934年版,第32页。
    (24)王瑶:《三十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见文振庭编《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43页。
    (25)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序言第97页。
    (26)孔另境:《大众语文建设之理论与实际》,见文振庭编《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46-356页。
    (27)文振庭:《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482页。
    (28)乐嗣炳:《乐嗣炳谈大众语文运动和鲁迅先生》,见文振庭编《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09页。
    (30)鲁迅:《玩笑只当它玩笑(下)》,《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3页。
    (31)(32)茅盾:《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及其它》,《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
    (33)鲁迅:《答〈戏〉周刊编者信》,《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2页。
    (34)寒白:《大众语在中国底重要性》,宣浩平编《大众语文论战》,启智印务公司,1934年版,第177-181页。
    (35)鲁迅:《门外文谈》,《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36)鲁迅:《答曹聚仁先生信》,《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37)高名凯、姚殿芳、殷德厚:《鲁迅与现代汉语文学语言》,《北京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
    (38)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4号。
    (39)郜元宝:《1942年的汉语》,《学术月刊》2006年第11期。
    (40)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序言第116-117页。
    (41)乐嗣炳:《乐嗣炳谈大众语文运动和鲁迅先生》,见文振庭编《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09页。
    (44)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45)胡适:《白话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46)张卫中:《倾斜的坐标——“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语言策略及影响辨析》,《文艺争鸣》2006年第1期。
    (47)鲁迅:《门外文谈》,《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10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