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学史视域中的30年代大众语运动(3)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文艺争鸣》2014年2期 薄守生 参加讨论

    2.“现代文学”与“现代汉语”
    我们不能拿“现代汉语”来给“现代文学”断史。
    “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不是“现代汉文”。通常认为,“共同语的标准音主要参照基础方言的语音标准制定,基础方言大多就是选取政治或经济或文化等的区域中心的方言。例如,伦敦方言作为英吉利共同语基础方言是由于伦敦的经济中心地位,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基础方言是由于多斯岗方言区的文化中心地位”⑥。“标准音”是现代语言学的产物,在引入(或者虽未明确“提出”但在实践中“应用”了)这个概念以前的“汉语”尚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汉语”。建立在“超区域”的“文本”基础上的“语言”并非“现代汉语”,它只是“现代汉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现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
    刁晏斌认为“现代汉语”形成于五四前后。⑦说现代汉语形成于五四前后并没有错误,但是,我们不能说现代汉语“完全形成”或者“定型”于五四前后。事实上,笔者认为,现代汉语到了1955年以后才算“基本形成”,尚未完全定型,但已经基本定型,直到现在它都还处于发展、丰富之中。从时间上看,“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曾经携手并肩一起走过一段路。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它们“合二为一”。“文学”的新旧以“思想”为重心,“语言”的发展以“要素”为依凭。所谓的“要素”,主要是指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胡适把“白话文学”正名为“国语文学”,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⑧。这时,他错误地把“语言”和“文学”合二为一。从此以后,许多学者也就跟着把它们混淆不清了。
    从时间上来看,“国语运动”首先从语言学界提出,在时间上先于“白话文运动”的提出,比“文学革命”的提出要更早一些时间,只是“国语”在推行的过程中一直效果不佳。敦促教育部于1918年公布“注音字母”应当算是“国语运动”的重要成绩之一。“(1918年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后,‘文学革命’与‘国语统一’遂成双潮合一之观……(1919年国语统一会)底‘国语统一’‘言文一致’运动,和《新青年》底‘文学革命’运动,完全合作了”⑨。文学革命在“文学的场域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无疑对国语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当时“作者圈即是读者圈”,“大众”是文学之外的存在,报章文体、应用文体照旧是文言。所以,国语运动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真正的胜利。
    一言以蔽之,所谓的“现代文学”和“现代汉语”的关系,只是在“文体语言”上存在契合点,并无其他的关系,不能把“文体语言”扩大化。像胡适那样混淆了“语言”和“文学”之间的关系,必然会造成诸多学术上的混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