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生成语法与汉语研究三十年(8)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当代语言学》第17卷20 吴义诚 杨小龙 参加讨论

    
    Lin(2010)指出时态理论假设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如犹卡坦马雅语(Yucatec Maya)和格陵兰语(Kalaallisut)使用体态信息和时态(语篇)回指词来说明时态特征。那么,时态理论假设是否适用于汉语也应该受到质疑。Sybesma(2007)认为汉语中类似“张三住在这儿”的句子具有明确的时态性特征,而这类时态性特征则独立于语境之外,依靠语言单位本身获得时态性解释。但是Sybesma没有明确定义他所谓的“语境”。语境尤其是非语言语境,对于句子中的代词和限定词的解释起着关键作用。“如果非语言语境能在代词或限定词解读中起作用,非语言语境也能在句子的时态解读中起到同样作用”(Lin 2010:309)。Sybesma认为汉语中具有空时态中心语的重要依据是基于荷兰语与汉语的对比。然而正如Lin(2010:309)所指出的,“为了获得相同或类似语义产出效果而要求一种语言具有另一种语言的空对应表达式是不合理的。” 
    3.4.2讨论 
    通过分析汉语语料,Hu等(2001)认为黄正德(Huang 1982,1984,1987,1989)和Li(1990)的观点都站不住脚,汉语中并不存在定式与非定式之分。Smith和Erbaugh(2005)认为汉语中时间解读基于两方面信息:第一,体态、实义词和副词形式表达的语义;第二,语用原则。Lin(2010)也进一步指出功能词范畴并非适用于所有语言,用无时态(tenseless)方法分析汉语符合句法经济性原则。但Huang等(2009:101)依然认为汉语中存在时态,指出(16b)不合法的原因在于句法因素,“在”作为体态助词在句法上应该位于谓词成分之前: 
    
    我们搜索了相关语料库,结果显示(16b)也是大家惯用的说法,如“姐姐大声在问弟妹:‘那你明天就回嘉义娘家啊?’”和“他涨红了脸,露出两排不完整的深黄色牙齿,拍着胸膛大声在说什么。[8]”(16)中的“大声”,一般被认为是副词形式“大声地”的省略形式,用于修饰“唱歌”。为什么(16)中两种说法都可以接受呢?“大声(地)”之类的副词在语义层面上是附加信息,其句法位置相对灵活些,这是一个包括汉语在内的跨语言事实。 
    3.5近期研究动向 
    随着生成语法理论的发展,上面提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被重新审视;同时,对于汉语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都进入了其研究视野。 
    3.5.1研究成果 
    首先,话题移位是生成语法用于分析汉语其他句法结构生成的重要手段。Chou(2013)通过分析汉语的情态提升结构(raising modal construction,如“应该每个人都喜欢那本书”),证明汉语存在话题论元移位。而Ai(2014)则运用话题移位分析汉语动词省略结构。他指出汉语动词的省略是经由话题和焦点移位,并通过IP删除形成,如“张三吃了苹果,李四____桔子。”其次,有关量词短语结构的研究也逐步深人。Liao和Wang(2011)分析了汉语的多量词结构如“三只这种猫”,认为这属于具有空表部分(empty partitive)中心语的表部分结构。再次,另一种关于wh原位语言的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即“阻隔效应”(intervention effect)[9]。处于论元位置的汉语wh短语不呈现阻隔效应,如(17);而处于副词位置上的wh短语则呈现此效应,如(18)(Soh 2005;Tsai 2008): 
    
    在最简方案理论框架下,Yang(2012)区分了两类不同的阻隔效应:最简效应和竞争效应。最简效应体现在移位过程中,而竞争效应则出现在合并过程中。前者指如果成分Y想移到X位置,其插入成分Z不应具有与Y相同的特征,否则移位将被阻碍;后者指焦点算子和疑问算子共同竞争CP中心语位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