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研究范围是目前许多理论模式关注的动词和构式(或结构)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涉及动词语义表征和构式(或结构) 语义表征。研究还涉及动词类组和变式之间的关系。该领域研究牵涉多种理论。各理论虽然解决了许多问题,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然遗留了一些未解之谜。目前学界比较关注的三类理论观点包括Levin的词汇进路的投射(projection)观,Goldberg的论元结构构式语法的整合(integration)观和词汇构式语法(lexical-constructional grammar)的框架激励(frame-evoking)观。①本文重点讨论词汇构式语法的特征及其描述能力,并通过比较投射观的变异(alternation) 研究,以及比较整合观的融合(fusion)研究,探究词汇构式语法的利弊。第1小节简介词汇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特征; 第2小节通过和词汇进路投射观以及构式进路整合观比较,举例论证词汇构式语法的利弊; 第3小节指出汉语小句对词汇构式语法提出的挑战。 1. 表述特征 词汇构式语法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1)它的百科语义框架,(2)词汇—语法连续统的框架激励观,(3)词汇构式的层级组织。该语法在这三个方面探究动词归类和变式之间的关系。 1.1 百科语义框架 词汇构式语法是基于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的语言理论模式,在理论表征方面受到框网(FramNet)计算模式的技术支持。框架语义学是一种实证语义学,旨在为研究结果提供一个描述模式[11:111]。语义框架是语义的形式表征,框网中的语义框架同时自动生成了句法配价体系。因此,实际呈现的框架是一种义形关系(或称语符关系)的整体结构表征,其中还包括视为语用信息因素的信息结构。下文所说的框架主要指表征义形关系的框架。 就框架语义学而言,每一个词项的理解都在一个相关的背景知识中进行,其背景知识包括经验知识、信念系统、实践经验 [4; 12: 76 - 77; 25]。理解语词的背景知识就是该语词的意义(sense)。在理论表征中,语词的背景知识(即词义)表征为语义框架。词汇构式语法的理论描述过程就是从词项意义到构式框架的过程,是词项通过其意义联结激励框架的过程。在词汇构式语法中,动词的分类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情景语义,设定为主要标准; 一个是句法分布特征,设定为次要标准[7: 216]。 框架本身是个有内部结构的整体,或称分解整体。整体主要是指框架整体由一个相应的词项激励;分解是指该整体含内部结构。框架的形式化表征至少涉及以下5个步骤[13: 321 -22]:(1) 语言形式表达的情景(scenario)类型(笔者称其为情状,它包括性状和事件); (2)框架成分(Frame Element(简称FE)); (3)能激励该框架的所有词汇单位(lexical unit(简称LU)) ,它包括所有以该框架为背景知识的词项; (4)例句; (5)自动生成的语法配价描述[14]。词汇构式的研究者认为,词汇和语法形成的连续统就是词汇单位和相应框架的联结激励关系,而不是Goldberg所说的动词参与者角色和论元角色的融合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