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三维语法”视角下的汉语句子教学(1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 范晓 参加讨论

    分析省略句时,都应该补足省略的词语才能知道该句子的句型、句模。如例(36)为口语里的对话省略,补足词语后的完整句就是“我看过这个电影了。”。例(37)(38)为文章里的上下文省略:其中例(37a)是承上文主语而省略的语境句,补足词语后的完整句是“祥子几乎要哭出来。”;例(37b)是承上文宾语而省略的语境句,补足词语后的完整句是“灯笼已经熄了。”;例(38)是蒙下文主语而省略的语境句,补足词语后的完整句是“我们展望未来。”“孩子做好功课。”。 
    还有些句子属于特定场合省略的语境句,如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29)里举过的例子: 
    (39)你也破了。(在两人谈论“鞋”的语境里说的。完整句:你的鞋也破了。) 
    (40)我比你尖。(在两人谈论“铅笔”的语境里说的。完整句:我的铅笔比你的尖。) 
    如果从孤立句角度看,例(39)(40)有点莫名其妙,不合情理;但从语境句角度看,这是在对话特定场合里省略了一些成分,省略的词语可由现场情境补出,借助特定谈话场合补出词语后就能理解这类语境句的具体意义。 
    C.隐含句隐含的成分和意义只有在语境里才能获得。隐含句也是一种在特定语境里出现的语境句。隐含和省略有区别:经过添补的话实际上是可以有的,并且添补的词语只有一种可能,才能说是“省略”;而“隐含”的成分一般无法补出或补出的成分见仁见智。(30)例如: 
    (41)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娟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做声了。 
    (42)谢绝参观!(标语句) 
    例(41)的“宝玉!宝玉!你好……”是《红楼梦》第九十八回描写黛玉临终时说的话,显然这个“你好”不是打招呼的礼貌用语,而是在“你好”后面应有未尽之言。有人说是后面隐含“糊涂”“苦”之类意思的词语。但当时的情境是:黛玉和宝玉互相深爱着,当黛玉病中得知宝玉娶宝钗事,并听到结婚典礼上传来的乐声,太出乎她的意料,心里一定充满强烈悲愤。根据黛玉的性格,多半是埋怨宝玉对自己负心,所以“你好”后隐含“狠啊”“狠心”“狠”之类意思的词语也许比较合乎她既爱又恨的心理。例(42)的“谢绝参观”中的“谢绝”是及物动词,组成动核结构必须联系施事、受事两个动元;但这句里隐含了施事和受事,隐含的语义成分无须补出也难以补出,但可凭借语境来补足而能意会它的存在。如果硬性补上表示施事和受事的词语,变成了完整的句子,反而画蛇添足,多余累赘。 
    在某种特定语境里,还有所谓的“独词句”,也是语境里出现的隐含句,有的隐含了动核,有的隐含了动元。这种隐含句好比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是把动核结构的某部分(动元或动核)“特表”,把隐含的某部分寄托于隋境,所以可称为“特表句”。(31)例如: 
    (43)蛇!|火!(隐含动核) 
    (44)立正!|救命!(隐含动核联系的动元) 
    例(43)的“蛇!”,是在“蛇”突然出现在眼前而惊慌失措的语境里说出的惊呼句;“火!”,是在突然发现某处失火而受惊的语境里说出的惊呼句。这两句是隐含动核、特表动元的特表句。这种句子无法通过句法把动核结构里的语义成分补出,如果勉强添补某个成分使之成为完整句,就显现不出那种紧张的惊呼的神情和口气。例(44)的“立正!”是在队伍操练语境里的命令句;“救命!”是在生命发生危险语境里的求救的呼喊句,它们是隐含动元而特表动核的特表句。这种特表句隐含的动核或动元可从语境里意会,如果勉强添加某个成分而成为完整句,则前者失却了干脆利落的命令口气,后者失却了声嘶力竭的呼救口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