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驻在美国》推荐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国教育新闻网 汪建熙蒋旭峰 参加讨论

    
    《驻在美国》推荐序
    汪建熙
    认识旭峰是通过阅读他翻译的《追逐日光》。由于之前认识该书的作者,又读过原著,读译作时发现旭峰的译文贴切、准确,并具有与原文同样的感染力。他将作者的心路历程生动地传达给了中文版的读者。
    在那之后,又陆续读过他翻译的一些作品,也见过他发表在报端上的一些文章,一直以为他是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职业译者。直到2008 年见到他,才知他翻译《追逐日光》时,尚在大学念书。当时颇为佩服他对人物的理解和对语言的把握。
    2010 年夏,旭峰作为新华社派出记者,前往华盛顿。2012 年初,我们在华盛顿见面时,聊到许多他在美的所见所闻,钦佩他观察力的同时,强烈建议他能将这些事情写出来,那样将使更多的人对美国多一些了解。当旭峰把这本书稿送给我时,我欣喜地看到他没有止于看到、听到、知道,随后将这些故事收于记忆的仓库,而是把他眼中的美国变成生动的文字,与我们分享。
    《驻在美国》以写实的方式,通过生活中无时不在的一些事情和现象,介绍了美国人的观念、习俗和生活方式,涉及到美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和历史。本书是由若干的小文章组成,每篇文章起于一件小事或一个普通的事件,之后旭峰夹叙夹议,当你扫过行行文字时,如同观赏一帧帧照片,真切地看到鲜活的美国众生相。两年多的时间,使旭峰有机会广泛接触美国的人和事,甚至某些人和事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记者的职业,使他对人物和事务不会满足于浮光掠影的粗浅了解,或者以自我的思维去解释演绎。旭峰对书中提到的表象,进行过许多深层次的探索访查,因此他能够客观地描述这些事件或现象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影响。本书对美国的解读,从日常小事着眼,生动、真实、
    易读,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美国,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
    旭峰书中的一篇文章提到“汽车是美国人风格的延伸”,那么这本书可以说是旭峰风格的延伸:细腻精准的观察力、清爽隽秀的江南文笔、深刻入木的真实描述。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眼前、脑中出现的是一幅描绘西洋风景的中式水墨画。(作者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驻在美国》前言
    蒋旭峰
    美国人都很有钱,美国人都爱喝咖啡,美国人都爱自己的三权分立政治机制,美国人都在无忧无虑地生活……这一串串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国标签与事实出入极大。有中国游客会把颜色都是白色的国会大楼和白宫弄混,有中国人根本没听说过美式“旋转门”等重要政治生态现象,有中国朋友在美国自驾出行时因为把车停进残疾人专用车位而吃了高额罚单,这些都说明很多中国人对美国的大事小情尚有盲区。
    美国是全球工业化国家中人均医疗成本最高的国家,美国是全球工业化国家中因枪杀致死最严重的国家,美国是我走访过的发达国家中最容易交朋友的国度,美国算是全球工业化国家中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恐怕是全球价值实现方式最多元的国度,美国的国会参议院算是发达国家的议会中最有权势的上院,当今的美国是一个被强势利益团体绑架的“公司王国”,美国人算是世上最不把吃饭当回事的群体,美国人也算是世上对公益事业最热心的群体……我在美国生活、工作数年后,这些真实的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符号逐渐在心中变得清晰,原有的误读也在逐渐校正。K 街、游说团体、阿米绪人等原先不曾留意到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量也逐渐进入我的视野。
    驻外工作数年让我感到幸运,因为这使得近距离观察美国成为现实。在盯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白宫、国会、美联储等机构新闻的过程中,也是和世界上最聪明的经济学家、最敬业的记者、最有思想的学者交往的几年。我有幸与美联储在世的三位前任和现任主席保罗·沃尔克、艾伦·格林斯潘、本·伯南克在不同场合有过或短或长的交流,有过公开采访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等知名人物的经历,也在谈话内容不公开场合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等全球财经弄潮儿进行过交流,还有聆听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罗伯特·索洛等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教诲的机会。穿着笔挺的西服与各行业的专家交谈是我的本职工作,穿着牛仔裤与街头流浪汉、餐馆服务生、农民交谈也是我的重要信息获取渠道。在美国的工作经历也是我发现自身差距并不断充电的时光,全球知名新闻机构的同行不仅职业精神让人敬重,学习和应变能力更是超越同侪。要跟上全球最优秀思想家的说话节奏,我坚持不懈地增加自己的“阅历”——“阅”就是早起晚睡来阅读各类书刊和研究报告,“历”就是不断地行走、观察和交友。赶往华府各大智库参加新书发布会是我在美国得到的最佳智力奖赏,读完专家著作并找他们签名是我的癖好,美国经济学达人们左手签名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是我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美国新大陆”。
    世界若无旁观者,显然就会失去精彩。美国人和中国人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不放过细节成为我观察人生的起点,我乐做美国经管大师德鲁克名著《旁观者》里剧院消防员式的旁观者。奥巴马去餐馆喜欢点什么菜,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手上佩戴什么电子表,美国人的用餐、饮酒习惯有无随着经济脉搏而变化,华府的地铁车厢为何从八节减至六节,这些似小非小的细节都在塑造我的观察力,细节之下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讯息,农舍、博物馆、体育馆都可以成为我观察美国的坐标。逢人就提问,一张口就是一串问题,这是我留给很多人的印象,有时会把人问得焦躁,有时会让人话匣大开,但我每次都会受益匪浅。我用“您曾说过,哈佛让我学会了政治,华府让我学会了经济,您现在要从白宫卸任了,还这么看吗”的尖锐问题,把美国前财长萨默斯问得语噎;也用“您在这餐厅工作这么多年,发现来用餐的中国人有何典型的群体特征”与夏威夷一家酒店的厨师攀谈甚久。图书馆、书店、咖啡店是我的最爱,思绪徜徉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总让我醉心;无法读完满架的旧书新著是当代人奢侈的烦恼,思考建国之父理想中的美国和现实美国的距离会让我感慨万千;就着咖啡香,听着周边美国人的英文交谈,看着美国人的行为模式,想着自己电脑屏幕上的宋体汉字该如何走笔,着实是生活的莫大赏赐。
    我要感谢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先生在百忙中拨冗为本书作序。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张华娟老师策划了“中国记者足迹”选题并约稿,感谢郑康平、陆锡钦等老师以及新华社同事刘敏对本书提出的修改建议和帮助。感谢J. 维克·芬德伯克(J.Vic Funderburk)和朱迪·芬德伯克(Judy Funderburk)等美国好友在多处文化背景上帮助解疑释惑。感谢《经济参考报》曾发表过本书中的部分文章。我亦要感谢爱人刘佳的协助,夫妻之间最美好的状态并不一定是看着对方,而是朝一个方向看,我俩的足迹遍及欧美亚等大陆,我在向人发问时,用镜头语言记录生活的经常是她。
    美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差异极大。我虽然足迹到过美国东西南北,但是并未到访过美国的每一个州,我的精力有限,阅读面有限,接触面、理解力也有限,书中选用的部分照片也是抓拍所得,本书的错谬和不足之处难免。不过,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21世纪应是中国和美国的世纪,中美两国人更好地了解对方极具时代重要性,中国人需要更懂美国,美国人也需要更懂中国。帮助更多中国人了解真实的美国,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程,也需要很多人为之付出努力。观察生活是会上瘾的,观察美国已经成为我的生活现在时,我对美国的理解也在不断校正和纠偏之中,我愿意将更多观察美国的心得体会与读者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